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监察、监督论文

我国行政问责及其法治化路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研究背景第9-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3页
    (三)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第13-15页
        1、理论工具第13-15页
        2、研究方法第15页
    (四)研究框架和创新点第15-17页
        1、研究框架第15-16页
        2、创新点第16-17页
二、行政问责的内涵、原则及其构成要素第17-23页
    (一)行政问责的内涵第17-18页
    (二)行政问责的原则第18-20页
        1、权责一致性原则第18页
        2、合法性原则第18-19页
        3、公开透明性原则第19页
        4、过罚相当性原则第19-20页
    (三)行政问责的构成要素第20-23页
        1、行政问责的主体第20-21页
        2、行政问责客体第21-22页
        3、问责内容第22页
        4、问责程序第22页
        5、问责结果第22-23页
三、我国行政问责的现状分析第23-31页
    (一)我国行政问责的立法分析第23-24页
        1、国家层面关于行政问责的法律规定第23页
        2、地方层面关于行政问责立法的现状第23-24页
    (二)我国行政问责的实践现状第24-31页
        1、突发性灾难事件的问责第25-27页
        2、食品安全事件的问责第27-28页
        3、群体性事件的问责第28-29页
        4、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和违法作为的问责第29-31页
四、我国行政问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31-41页
    (一)行政问责存在的问题第31-35页
        1、问责主体过于单一化第31-32页
        2、问责客体界限不明晰第32页
        3、问责的内容不全面第32-33页
        4、问责的程序缺少规范第33-34页
        5、问责结果有失公平第34-35页
    (二)关于行政问责的原因分析第35-41页
        1、行政问责的政治意识缺失第35-36页
        2、行政问责的法律依据不健全第36-37页
        3、政府部门职能权力划分混乱第37-38页
        4、官员绩效评估制度仍需完善第38-39页
        5、官员复出机制不健全第39-41页
五、我国行政问责的法治化路径第41-47页
    (一)构建完善的行政问责法律体系第41-42页
        1、《行政问责法》的制定第41页
        2、对其它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完善第41-42页
    (二)健全行政问责各要素的相关机制第42-44页
        1、完善行政问责主体,避免单一问责第42-44页
        2、确定问责客体对象,避免问责混乱第44页
    (三)厘清各职能部门的职能权限第44-45页
        1、以相近原则,整合各个部门第44-45页
        2、推行权力清单,划分部门权限第45页
    (四)健全行政问责中官员内部机制第45-47页
        1、完善官员复出机制,规范复出办法第45-46页
        2、健全官员的评估机制,保障用权的合法性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研究--低保对象的视角
下一篇:政企联合情景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