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已上升为基本国策 | 第11-12页 |
1.1.2 小城镇土地利用普遍重扩张而轻挖潜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数据来源说明 | 第17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4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2 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 第19-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2.1.1 小城镇的基本内涵 | 第19-20页 |
2.1.2 建设用地的内涵 | 第20-21页 |
2.1.3 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 第21-23页 |
2.2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土地区位理论 | 第24页 |
2.2.2 地租理论 | 第24-26页 |
2.2.3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第26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7页 |
2.3 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2.3.1 经济发展水平 | 第27页 |
2.3.2 区域地理条件 | 第27页 |
2.3.3 基础设施建设 | 第27页 |
2.3.4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 | 第27-28页 |
2.3.5 土地相关政策 | 第28-29页 |
3 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 第29-35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1页 |
3.1.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29页 |
3.1.2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1页 |
3.2 评价指标理想值 | 第31-32页 |
3.2.1 理想值确定的原则 | 第31页 |
3.2.2 理想值确定的方法 | 第31-32页 |
3.3 评价技术方法 | 第32-33页 |
3.3.1 定性分析 | 第32页 |
3.3.2 定量评价 | 第32-33页 |
3.4 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数 | 第33-35页 |
4 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 | 第35-71页 |
4.1 小城镇发展水平与建设用地概况 | 第35-44页 |
4.1.1 小城镇基本概况 | 第35-37页 |
4.1.2 小城镇发展状况 | 第37-42页 |
4.1.3 小城镇建设用地现状 | 第42-44页 |
4.2 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 | 第44-69页 |
4.2.1 定性评价 | 第44-53页 |
4.2.2 定量评价 | 第53-67页 |
4.2.3 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匹配度分析 | 第67-68页 |
4.2.4 评价结论 | 第68-69页 |
4.3 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度估算 | 第69-71页 |
5 湖北省典型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实证分析 | 第71-87页 |
5.1 大城市城郊小城镇案例 1——襄阳市双沟镇 | 第71-74页 |
5.1.1 小城镇发展概况 | 第71-73页 |
5.1.2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 | 第73-74页 |
5.2 大城市城郊小城镇案例 2——武汉武湖镇 | 第74-76页 |
5.2.1 小城镇发展概况 | 第74-76页 |
5.2.2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 | 第76页 |
5.3 平原地区小城镇案例 1——天门岳.镇 | 第76-79页 |
5.3.1 小城镇发展概况 | 第76-79页 |
5.3.2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 | 第79页 |
5.4 平原地区小城镇案例 2——汉川沉湖镇 | 第79-82页 |
5.4.1 小城镇发展概况 | 第79-81页 |
5.4.2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 | 第81-82页 |
5.5 山区小城镇案 1——恩施龙凤镇 | 第82-84页 |
5.5.1 小城镇发展概况 | 第82-83页 |
5.5.2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 | 第83-84页 |
5.6 山区小城镇案例 2——神龙架松柏镇 | 第84-87页 |
5.6.1 小城镇发展概况 | 第84-86页 |
5.6.2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 | 第86-87页 |
6 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87-95页 |
6.1 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问题总结 | 第87-88页 |
6.1.1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偏小,发展基础薄弱 | 第87页 |
6.1.2 城镇建设用地利用较为粗放 | 第87页 |
6.1.3 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地方差异大 | 第87-88页 |
6.1.4 城镇建设用地的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 第88页 |
6.2 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对策建议 | 第88-95页 |
6.2.1 加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估 | 第88页 |
6.2.2 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人.与用地集聚 | 第88-89页 |
6.2.3 分类引导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 第89-92页 |
6.2.4 控制城镇人均建设用地规模 | 第92页 |
6.2.5 合理划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分区 | 第92-93页 |
6.2.6 提升各类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 第93页 |
6.2.7 明确土地集约利用政策保障 | 第93-95页 |
7 结论 | 第95-9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5-96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96-97页 |
7.3 研究的不足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