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电化学工业论文--电镀工业论文--单一金属的电镀论文

电镀铜填盲孔添加剂性能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1 电镀铜工艺第11页
    1.2 铜镀层及其应用第11-12页
        1.2.1 铜镀层第11页
        1.2.2 铜镀层应用第11-12页
    1.3 电镀铜工艺发展及现状第12-15页
        1.3.1 氰化物镀铜第12页
        1.3.2 焦磷酸盐镀铜第12-13页
        1.3.3 酸性硫酸盐镀铜第13页
        1.3.4 全酸性电镀铜第13-14页
        1.3.5 电镀铜工艺现状分析第14-15页
    1.4 印制电路板电镀铜填盲孔技术及添加剂研究现状第15-20页
        1.4.1 印制电路板电镀铜填盲孔技术研究现状第15页
        1.4.2 常用添加剂的作用第15-18页
        1.4.3 印制电路板电镀铜填盲孔添加剂研究现状第18-20页
    1.5 本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20-21页
        1.5.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0页
        1.5.2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21-28页
    2.1 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第21-22页
        2.1.1 实验仪器设备第21页
        2.1.2 实验主要药品第21-22页
    2.2 实验所需材料第22页
    2.3 基础液和添加剂的配制第22-24页
        2.3.1 基础镀液的配方及工艺第22-23页
        2.3.2 基础镀液的配制第23-24页
        2.3.3 添加剂的配制第24页
    2.4 实验流程第24页
    2.5 分析检测第24-28页
        2.5.1 电镀填盲孔TP值测试第24-25页
        2.5.2 盲孔电镀液中无机组分含量分析第25页
        2.5.3 盲孔电镀液中添加剂含量分析第25-26页
        2.5.4 镀层形貌分析第26页
        2.5.5 阴极极化曲线测量第26页
        2.5.6 计时电位曲线测量第26-28页
第三章 MPS和氯离子在电镀铜填盲孔中作用机理研究第28-37页
    3.1 序言第28页
    3.2 MPS和氯离子电镀铜填盲孔作用机理分析第28-34页
        3.2.1 MPS浓度对盲孔填充效果的影响第28-30页
        3.2.2 MPS阴极极化曲线分析第30-32页
        3.2.3 MPS计时电位分析第32-34页
    3.3 MPS和氯离子作用机理及模型分析第34-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IML和氯离子在电镀铜填盲孔中作用机理研究第37-46页
    4.1 序言第37页
    4.2 IML和氯离子电镀铜填盲孔作用机理分析第37-43页
        4.2.1 IML浓度对盲孔填充效果的影响第37-39页
        4.2.2 整平剂IML极化曲线分析第39-41页
        4.2.3 整平剂IML计时电位分析第41-43页
    4.3 IML和氯离子作用机理及模型提出分析第43-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EPE4500和氯离子在电镀铜填盲孔中作用机理研究第46-55页
    5.1 序言第46页
    5.2 EPE4500和氯离子电镀铜填盲孔作用机理分析第46-53页
        5.2.1 EPE4500浓度对盲孔填充效果的影响第46-49页
        5.2.2 EPE4500极化曲线分析第49-51页
        5.2.3 EPE4500计时电位分析第51-53页
    5.3 EPE4500和氯离子作用机理及模型提出分析第53-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组合添加剂在电镀铜填盲孔中作用机理研究第55-64页
    6.1 序言第55页
    6.2 MPS、IML和EPE4500电镀铜填盲孔作用机理分析第55-63页
        6.2.1 组合添加剂中MPS浓度对盲孔填充效果的影响第55-56页
        6.2.2 组合添加剂中IML浓度对盲孔填充效果的影响第56-57页
        6.2.3 组合添加剂中EPE4500浓度对盲孔填充效果的影响第57页
        6.2.4 组合添加剂中电镀时间对盲孔填充效果的影响第57-58页
        6.2.5 镀层形貌分析第58-59页
        6.2.6 组合添加剂极化曲线分析第59-61页
        6.2.7 组合添加剂计时电位分析第61-63页
    6.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七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关磁阻电机的设计与振动抑制研究
下一篇:量子点/多酸协同修饰TiO2纳米管复合薄膜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