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核电厂(核电站)论文--设备与安装论文

热处理对Cr22Ni5Mo3双相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引言第9页
    1.2 铁铬镍双相不锈钢研究概述第9-13页
        1.2.1 铁铬镍双相不锈钢成分特点与元素作用第9-11页
        1.2.2 铁铬镍双相不锈钢相结构与微观组织第11页
        1.2.3 双相不锈钢力学性能及特殊性能第11-12页
        1.2.4 双相不锈钢的应用背景第12-13页
    1.3 核电用铁铬镍双相不锈钢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铁素体含量对铁铬镍双相不锈钢耐蚀性的研究第13-14页
        1.3.2 铁铬镍双相不锈钢中 σ 相析出行为的研究第14页
        1.3.3 镍铬双相不锈钢核电环境耐环境特性的研究第14-15页
        1.3.4 镍铬双相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控制的研究第15页
    1.4 铁素体含量测定方法第15-16页
        1.4.1 磁仪测量法第15页
        1.4.2 金相检验法第15-16页
        1.4.3 含量计算法第16页
    1.5 点蚀试验方法第16-17页
        1.5.1 电化学法第16页
        1.5.2 化学浸泡法第16-17页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分析测试方法第18-27页
    2.1 试验材料成分与制备工艺第18页
    2.2 试样制备方法第18-19页
    2.3 材料热处理工艺方案第19页
    2.4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第19-22页
        2.4.1 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第19-20页
        2.4.2 动态拉伸试样制备方法第20页
        2.4.3 冲击试样制备方法及尺寸第20-21页
        2.4.4 材料硬度测试第21页
        2.4.5 材料焊接性能测试第21页
        2.4.6 点蚀试样制备方法第21-22页
    2.5 材料微观组织分析方法第22-27页
        2.5.1 光学显微镜第22-23页
        2.5.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3页
        2.5.3 XRD分析第23页
        2.5.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3页
        2.5.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3-24页
        2.5.6 拉伸性能测试第24页
        2.5.7 焊接性能测试第24页
        2.5.8 冲击性能测试第24-25页
        2.5.9 抗点蚀性能测试第25-27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7-53页
    3.1 原始样品组织与性能分析第27-29页
        3.1.1 原始态样品力学性能分析第27-28页
        3.1.2 原始铸态试样的夹杂物分析第28页
        3.1.3 原始铸态试样的金相组织分析第28-29页
    3.2 固溶温度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第29-33页
        3.2.1 固溶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29页
        3.2.2 固溶温度对材料金相组织的影响第29-31页
        3.2.3 XRD分析第31-33页
    3.3 固溶温度对Cr22Ni5Mo3双相不锈钢拉伸性能的影响第33-40页
        3.3.1 拉伸试验分析第33-35页
        3.3.2 拉伸试样断口分析第35-40页
    3.4 时效处理温度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第40-43页
        3.4.1 时效处理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0-41页
        3.4.2 时效处理温度对材料金相组织的影响第41-43页
    3.5 反稳定化处理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第43-47页
        3.5.1 反稳定化处理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3页
        3.5.2 反稳定化前后材料力学性能对比第43-45页
        3.5.3 反稳定化对材料金相组织的影响第45-46页
        3.5.4 反稳定化处理前后材料金相组织对比第46-47页
    3.6 时效处理时间对材料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第47-49页
        3.6.1 时效处理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3.6.2 时效处理时间对材料金相组织的影响第48-49页
    3.7 点蚀试验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第49-53页
        3.7.1 试验说明第49-50页
        3.7.2 试验结果第50-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理想电网下的DFIG的VPI-DPC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封装用透明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