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神经病学论文--神经病诊断学论文--电生理检查论文

基于神经影像的脑功能网络连接技术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注释表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静息态fMRI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脑功能网络连接技术第15页
    1.4 静息态fMRI在疾病上的研究第15-17页
        1.4.1 静息态fMRI在青少年双相障碍上的应用研究第15-17页
        1.4.2 静息态fMRI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上的应用研究第17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脑信号处理的理论基础第19-31页
    2.1 脑功能网络的提取方法第19-21页
        2.1.1 广义线性模型第19-20页
        2.1.2 低频振幅第20页
        2.1.3 局域一致性第20-21页
    2.2 脑功能网络的连接方法第21-27页
        2.2.1 相关分析第21页
        2.2.2 相干分析第21-22页
        2.2.3 独立成分分析第22-23页
        2.2.4 图论分析第23-25页
        2.2.5 小世界网络第25-27页
    2.3 脑功能网络的效应连接方法第27-30页
        2.3.1 动态因果模型第27页
        2.3.2 格兰杰因果分析第27-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基于ALFF检测技术的青少年BD静息态脑激活模式研究第31-35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数据采集及处理第31-32页
        3.2.1 研究对象第31-32页
        3.2.2 数据采集第32页
        3.2.3 数据处理第32页
        3.2.4 统计分析第32页
    3.3 结果第32-33页
    3.4 讨论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基于ICA分离检测技术的PTSD静息态脑网络研究第35-41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数据采集及处理第35-36页
        4.2.1 研究对象第35-36页
        4.2.2 数据采集第36页
        4.2.3 数据处理第36页
        4.2.4 统计分析第36页
    4.3 结果第36-39页
        4.3.1 研究对象量表评估结果第36-37页
        4.3.2 ICN组分析结果第37-39页
    4.4 讨论第39-40页
    4.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基于Granger因果分析的青少年BD静息态脑网络研究第41-48页
    5.1 引言第41页
    5.2 数据采集及处理第41-42页
        5.2.1 研究对象第41页
        5.2.2 数据采集第41页
        5.2.3 数据处理第41-42页
        5.2.4 格兰杰因果分析和检验第42页
    5.3 结果第42-46页
        5.3.1 研究对象量表评估结果第42页
        5.3.2 实验结果第42-46页
    5.4 讨论第46-47页
    5.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8-50页
    6.1 本论文工作总结第48-49页
    6.2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致谢第56-5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10、趋化因子CXCL16含量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石岐外感茶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