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1 与传统汽车租赁行业相比具有的优势 | 第14页 |
1.4.2 接入个人征信系统 | 第14-15页 |
1.4.3 智能硬件提供实时监护 | 第15页 |
1.4.4 引入社区社交 | 第15页 |
1.4.5 发展企业会员 | 第15-16页 |
1.4.6 从旅游业切入 | 第16页 |
1.4.7 汽车后市场行业生态系统打造 | 第16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9页 |
第2章 行业环境分析 | 第19-23页 |
2.1 经济与社会因素分析 | 第19-20页 |
2.2 环境因素分析 | 第20页 |
2.3 我国的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2.4 车源问题分析 | 第21-22页 |
2.5 车辆安全问题分析 | 第22-23页 |
第3章 基于P2P的汽车共享平台设计依据 | 第23-33页 |
3.1 法律依据 | 第23页 |
3.2 市场依据 | 第23-24页 |
3.3 基于Android平台的车联网终端技术架构 | 第24-28页 |
3.3.1 车载终端安装条件与限制 | 第25-26页 |
3.3.2 通过OBD接口与车辆通讯 | 第26页 |
3.3.3 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 | 第26-28页 |
3.4 基于Android平台的会员APP技术架构 | 第28-30页 |
3.5 基于IOS平台的会员APP技术架构 | 第30-32页 |
3.6 基于HTML5平台的网站技术架构 | 第32-33页 |
第4章 M公司P2P汽车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 第33-40页 |
4.1 M公司简述 | 第33页 |
4.2 技术现状 | 第33-35页 |
4.3 市场反应 | 第35页 |
4.4 出租会员与承租会员用户分析 | 第35-36页 |
4.5 营销策略分析 | 第36-40页 |
第5章 M公司P2P汽车共享平台设计 | 第40-65页 |
5.1 系统总架构 | 第40页 |
5.2 数据库和开发工具 | 第40-41页 |
5.3 会员系统设计 | 第41-47页 |
5.3.1 出租会员 | 第41-44页 |
5.3.2 承租会员 | 第44-47页 |
5.4 订单系统设计 | 第47-50页 |
5.4.1 出租订单流程 | 第47-49页 |
5.4.2 承租订单流程 | 第49-50页 |
5.4.3 订单结算 | 第50页 |
5.5 车载终端设计 | 第50-54页 |
5.5.1 功能设计 | 第50-51页 |
5.5.2 与车辆通讯设计 | 第51-53页 |
5.5.3 与服务器通讯设计 | 第53页 |
5.5.4 车载应用程序设计 | 第53-54页 |
5.6 门户网站设计 | 第54-56页 |
5.7 平台APP设计 | 第56-59页 |
5.8 客服系统设计 | 第59-60页 |
5.9 后台管理系统设计 | 第60-65页 |
5.9.1 用户管理 | 第60页 |
5.9.2 角色管理 | 第60页 |
5.9.3 组织管理 | 第60-61页 |
5.9.4 权限管理 | 第61页 |
5.9.5 会员管理 | 第61-62页 |
5.9.6 车辆管理 | 第62-63页 |
5.9.7 订单管理 | 第63页 |
5.9.8 客服管理 | 第63-64页 |
5.9.9 车载终端管理 | 第64页 |
5.9.10 车载应用管理 | 第64-65页 |
第6章 M公司P2P汽车共享平台实施 | 第65-73页 |
6.1 项目启动 | 第66-67页 |
6.2 需求分析 | 第67-68页 |
6.3 平台设计 | 第68-69页 |
6.4 平台开发 | 第69页 |
6.5 平台运营 | 第69-73页 |
6.5.1 车载终端安装机构签约 | 第69-70页 |
6.5.2 客服呼叫中心建设 | 第70-71页 |
6.5.3 会员招募 | 第71-7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3-75页 |
7.1 取得的成果 | 第73页 |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73-74页 |
7.3 不足之处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