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汽车防撞雷达系统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3页 |
1.4 论文的章节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LFMCW防撞雷达系统基本原理 | 第15-25页 |
2.1 LFMCW雷达及其特性 | 第15页 |
2.2 LFMCW雷达基本原理 | 第15-21页 |
2.2.1 LFMCW雷达测距测速基本原理 | 第15-19页 |
2.2.2 相位法测角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2.3 汽车防撞雷达的总体结构 | 第21-22页 |
2.4 汽车防撞雷达的性能指标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汽车防撞雷达信号处理硬件平台设计 | 第25-48页 |
3.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25-29页 |
3.1.1 AD前端运放设计 | 第25-26页 |
3.1.2 A/D电路设计 | 第26-29页 |
3.2 时钟管理模块 | 第29-30页 |
3.3 FPGA及外围接口电路设计 | 第30-35页 |
3.3.1 FPGA配置电路设计 | 第30-33页 |
3.3.2 FPGA与DSP接口设计 | 第33-34页 |
3.3.3 FPGA电源模块设计 | 第34-35页 |
3.3.4 FPGA端复位电路设计 | 第35页 |
3.4 DSP及其外设模块设计 | 第35-40页 |
3.4.1 TMS320DM6437 JTAG接口设计 | 第36页 |
3.4.2 DDR2存储模块 | 第36-37页 |
3.4.3 FLASH接口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3.4.4 CAN总线和UART收发器电路设计 | 第38-40页 |
3.4.4.1 CAN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 第38-39页 |
3.4.4.2 UART电路设计 | 第39-40页 |
3.5 DSP电源及复位电路设计 | 第40页 |
3.6 基带总电源设计 | 第40-42页 |
3.7 PCB设计与实现 | 第42-47页 |
3.7.1 Altium Designer简介 | 第42页 |
3.7.2 PCB设计约束分析 | 第42-44页 |
3.7.3 PCB布局 | 第44页 |
3.7.4 PCB布线 | 第44-45页 |
3.7.5 PCB电磁兼容(EMC)设计 | 第45页 |
3.7.6 PCB实现 | 第45-4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LFMCW雷达信号预处理与算法仿真 | 第48-70页 |
4.1 数字下采样 | 第48-57页 |
4.1.1 数字下采样处理流程 | 第49页 |
4.1.2 CIC滤波器设计 | 第49-51页 |
4.1.3 HB滤波器设计 | 第51-54页 |
4.1.4 FIR低通滤波器设计 | 第54-57页 |
4.2 恒虚警(CFAR)检测技术 | 第57-67页 |
4.2.1 CFAR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57-59页 |
4.2.2 单元平均恒虚警算法(CA-CFAR) | 第59-62页 |
4.2.3 选大恒虚警和选小恒虚警算法(GO、SO-CFAR) | 第62-64页 |
4.2.4 有序统计恒虚警算法(OS-CFAR) | 第64-65页 |
4.2.5 几种CFAR算法性能比较 | 第65-67页 |
4.3 测角算法仿真 | 第67-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雷达基带硬件测试与外场试验 | 第70-79页 |
5.1 基带系统硬件测试 | 第70-75页 |
5.1.1 PCB基本电气性能测试 | 第70页 |
5.1.2 运放电路测试 | 第70-71页 |
5.1.3 AD采样电路测试 | 第71页 |
5.1.4 FPGA及外围电路测试 | 第71页 |
5.1.5 EMIF接口测试 | 第71-73页 |
5.1.6 DSP及外围电路测试 | 第73-75页 |
5.1.7 电源板测试 | 第75页 |
5.2 外场测试 | 第75-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9-8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9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