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 第10-12页 |
1.1.1 地理环境 | 第10-11页 |
1.1.2 气候特征 | 第11-12页 |
1.1.3 自然资源 | 第12页 |
1.2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 第12-17页 |
1.2.1 多区域、多民族的人口构成 | 第12-13页 |
1.2.2 社会经济生活 | 第13-14页 |
1.2.3 宗教信仰与庶民文化 | 第14-17页 |
1.3 明清时期北京城市特征 | 第17-20页 |
1.3.1 宗法礼制思想 | 第18页 |
1.3.2 空间组织格局 | 第18页 |
1.3.3 交通联系 | 第18-19页 |
1.3.4 居住区格局 | 第19页 |
1.3.5 商业区分布 | 第19页 |
1.3.6 王府选址 | 第19-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文献考述与现状调查 | 第21-29页 |
2.1 北京王府建筑的肇启与发展 | 第21-22页 |
2.1.1 元、明时期的王府 | 第21-22页 |
2.1.2 清代王府的产生 | 第22页 |
2.2 清代北京王府规制 | 第22-24页 |
2.3 京城乾隆地图中的西城王府 | 第24-25页 |
2.4 西城王府分布与数量 | 第25-27页 |
2.4.1 西城现存清代王府的分布 | 第26-27页 |
2.4.2 西城现存王府的等级与保护级别 | 第27页 |
2.5 西城王府现存状况与评价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清代西城王府建筑型制 | 第29-59页 |
3.1 总体布局 | 第29-35页 |
3.1.1 主路建筑的布局 | 第29-30页 |
3.1.2 多路组合的布局 | 第30-34页 |
3.1.3 带花园的王府 | 第34-35页 |
3.2 单体建筑 | 第35-52页 |
3.2.1 王府大门 | 第35-40页 |
3.2.2 王府正殿 | 第40-43页 |
3.2.3 王府中的祭祀建筑 | 第43-48页 |
3.2.4 王府中的居住建筑 | 第48-49页 |
3.2.5 王府中的园林建筑 | 第49-52页 |
3.3 建筑小品与造园风格 | 第52-58页 |
3.3.1 建筑小品 | 第52-58页 |
3.3.2 造园风格 | 第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王府建筑的传统营造方式 | 第59-74页 |
4.1 基础的做法 | 第59-60页 |
4.1.1 放线与刨槽 | 第59页 |
4.1.2 地基 | 第59页 |
4.1.3 基础 | 第59-60页 |
4.2 大木作 | 第60-63页 |
4.2.1 构造与做法 | 第60-61页 |
4.2.2 相关权衡尺寸 | 第61-63页 |
4.3 墙身 | 第63-66页 |
4.3.1 墙的种类 | 第63-65页 |
4.3.2 墙的砌筑 | 第65-66页 |
4.4 屋顶 | 第66-70页 |
4.4.1 屋脊的式样 | 第66-68页 |
4.4.2 屋面的做法 | 第68-69页 |
4.4.3 天沟 | 第69-70页 |
4.5 装修 | 第70-73页 |
4.5.1 大门 | 第70页 |
4.5.2 门窗 | 第70-71页 |
4.5.3 天花、藻井、卷棚 | 第71-72页 |
4.5.4 家具 | 第72-73页 |
4.5.5 彩画 | 第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西城王府建筑的文化涵义 | 第74-81页 |
5.1 西城王府建筑的文化释义 | 第74-76页 |
5.1.1 兼具宫廷和民间特色 | 第74-75页 |
5.1.2 合乎规制,别出新意 | 第75页 |
5.1.3 文化包容,兼容并蓄 | 第75-76页 |
5.2 王府建筑风水考略 | 第76-78页 |
5.2.1 选址布局 | 第76-77页 |
5.2.2 空间安排 | 第77页 |
5.2.3 数字阴阳 | 第77-78页 |
5.3 与建筑相关的礼仪、规制、生活 | 第78-80页 |
5.3.1 祭祀活动 | 第78-79页 |
5.3.2 文娱活动 | 第79-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清代王府的代表作——恭王府 | 第81-134页 |
6.1 恭王府的历史沿革 | 第81-87页 |
6.1.1 恭王府的初启 | 第81-82页 |
6.1.2 和珅时期 | 第82-83页 |
6.1.3 庆王永璘至恭亲王时期 | 第83-85页 |
6.1.4 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 第85-87页 |
6.2 恭王府府邸建筑形制与分析 | 第87-119页 |
6.2.1 总体布局 | 第87-96页 |
6.2.2 单体建筑 | 第96-109页 |
6.2.3 建筑小品及装修 | 第109-118页 |
6.2.4 建筑风格特点 | 第118-119页 |
6.3 恭王府花园——萃锦园分析 | 第119-133页 |
6.3.1 园林要素分析 | 第119-128页 |
6.3.2 设计手法 | 第128-13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结论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0页 |
附录 | 第140-162页 |
附录 1:清代北京历史地图 | 第140-141页 |
附录 2:清代帝王年号表(图表来源:根据调查自绘) | 第141-142页 |
附录 3:乾隆京城全记录的王府建筑表(图表来源:根据调查自绘) | 第142-143页 |
附表 4:恭王府大事记(图表来源:根据调查自绘) | 第143-144页 |
附表 5:北京西城现存清代王府总体情况调查表(图表来源:根据调查自绘) | 第144-145页 |
附录 6:北京西城现存清代王府情况调查表(图表来源:根据调查自绘) | 第145-162页 |
发表论文和学术活动情况说明 | 第162-163页 |
致谢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