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彭汝砺及其诗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10-14页
    一、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 生平研究第11-12页
        (二) 资料整理第12页
        (三) 诗歌研究第12-14页
第一章 彭汝砺其人——虚付凌云万丈志,一生襟抱未曾开第14-56页
    第一节 生平经历第15-21页
        一、少年读书——辗转求学(1041~1064)第15-16页
        二、成年为官——三落三起(1065~1095)第16-21页
    第二节 交往人群第21-43页
        一、先达、同乡——忠孝节义、心性存养第21-26页
            (一) 范仲淹第21-22页
            (二) 张潜第22-23页
            (三) 倪天隐第23-26页
        二、地方官员——车马轻裘、相互唱和第26-27页
        三、朝廷官员——政无彼此、正直公允第27-39页
            (一) 与新党成员的交往第27-33页
            (二) 与旧党成员的交往第33-39页
        四、禅宗僧人—亦师亦友、深契禅理第39-43页
            (一) 广鉴行瑛第40页
            (二) 云居佛印第40-41页
            (三) 晦堂祖心第41-43页
    第三节 思想观念第43-56页
        一、人生观念——外儒内佛、亦儒亦佛第43-48页
        二、治国理念——识人用人、打破常规第48-56页
            (一) 识才第48-49页
            (二) 选才第49-51页
            (三) 用才第51-56页
第二章 彭汝砺的诗学观念——人文昌瑞古江西,诗赋有托新风雅第56-66页
    第一节 诗歌渊源第56-59页
        一、地域文化——文化发达、人才济济第56-57页
        二、时代因素——名家辈出、一代新风第57-59页
    第二节 诗歌主张第59-66页
        一、有为而作、体察民情第59-61页
        二、追求创新、反对浮靡第61-62页
        三、兴致使然,有感而发第62-66页
第三章 彭汝砺的诗歌内容——纵横诗笔见高情,老来留得诗千首第66-108页
    第一节 羁旅行役——悲歌当泣、远望当归第66-72页
        一、旅途艰辛、环境恶劣第66-68页
        二、厌倦羁旅、渴望回归第68-69页
        三、旅途寂寞,思念亲朋第69-72页
    第二节 社会政治诗腐儒文多实以亡,谁人饥渴念元元第72-77页
        一、民胞物与、推己及人第72-73页
        二、针砭时弊、揭露官场第73-74页
        三、壮怀激烈、收复故地第74-77页
    第三节 闲适诗——莫隐深山去,酌酒会临泉第77-84页
        一、诗酒唱和、优游卒岁第77-79页
        二、雅致生活、自得其乐第79-81页
        三、安贫乐道、静享山水第81-84页
    第四节 与禅有关的诗鱼兔既以得,筌蹄自无用第84-95页
        一、与僧唱和、研讨佛理第85-87页
        二、表现禅理、水中着盐第87-91页
            (一) 直接阐释禅理的诗歌第88-90页
            (二) 水中着盐,诗中渗透第90-91页
        三、维摩丈室、精神寄托第91-95页
            (一) 维摩长者第91-93页
            (二) 维摩丈室第93-95页
    第五节 使辽诗北地寒荒连大漠,人情似酒一般深第95-101页
        一、北国风情、辽国风光第96-98页
            (一) 表现了北疆与南国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第96-97页
            (二) 展示辽国风俗风情第97-98页
        二、两国关系、深沉思考第98-101页
            (一) 希望两国和平相处的美好愿望第98-99页
            (二) 故地难收的惆怅第99-100页
            (三) 中原大国的优越感第100-101页
    第六节 其他诗歌第101-108页
        一、临行送别、深重寄托第101-103页
        二、说理透彻、寓理于事第103-106页
        三、民风民俗、别具一格第106-108页
第四章 彭汝砺诗歌风神——俗语浅字叙俗情,转益多师是汝师第108-138页
    第一节 叙事性第108-118页
        一、诗题、诗序、自注叙事第108-114页
            (一) 彭汝砺诗歌的叙事性第109-114页
                1、诗题第110-112页
                2、诗序第112-113页
                3、自注第113-114页
        二、散文笔法叙事第114-118页
            (一) 借鉴散文结构第114-116页
            (二) 以散文语言入诗第116-118页
    第二节 典实广博第118-131页
        一、用典精切第118-122页
        二、他山之石可攻玉第122-131页
            (一) 借鉴诗艺第123-128页
            (二) 化用诗句第128-131页
    第三节 化俗为雅第131-138页
        一、日常书写世俗化第131-134页
            (一) 俗事第131-133页
            (二) 俗物第133-134页
        二、诗歌语言口语化第134-138页
            (一) 俗字、俗语第134-136页
            (二) 俗喻第136-138页
结论 法眼看世界——彭汝砺的挣扎与突围第138-144页
    一、心能转物,即同如来第138-140页
    二、万法性空第140-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0页
致谢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代白话小说中的园林描写与文化研究
下一篇:真德秀文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