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烧结式多支路热管研制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符号表及物理量名称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热管原理及特性 | 第15-16页 |
1.3 热管的应用 | 第16-25页 |
1.3.1 航天航空 | 第16-18页 |
1.3.2 大功率LED散热 | 第18-20页 |
1.3.3 太阳能热控 | 第20-21页 |
1.3.4 锂电池热管理 | 第21-23页 |
1.3.5 微型智能器件散热 | 第23-25页 |
1.4 多热源及多冷源散热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1.4.1 多根热管的多热源散热方式 | 第25-26页 |
1.4.2 平板热管的多热源散热方式 | 第26-27页 |
1.4.3 环路热管的多热源散热方式 | 第27-29页 |
1.5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9页 |
1.5.2 研究目标 | 第29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多支路热管的结构设计及理论分析 | 第31-46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多支路热管组成材料的选择 | 第32-37页 |
2.2.1 管壳材料的选择 | 第32-33页 |
2.2.2 吸液芯种类及材料的选择 | 第33-36页 |
2.2.3 工质的选择 | 第36-37页 |
2.3 多支路热管的结构设计 | 第37-39页 |
2.3.1 一体烧结成型多支路热管的设计 | 第37-38页 |
2.3.2 二次烧结成型多支路热管的设计 | 第38-39页 |
2.4 多支路热管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39-40页 |
2.5 多支路热管的理论建模 | 第40-45页 |
2.5.1 多支路热管的毛细极限 | 第40-42页 |
2.5.2 多支路热管的热阻模型 | 第42-4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多支路热管的制造工艺及方法 | 第46-61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清洗工艺 | 第46-47页 |
3.3 烧结工艺与还原退火 | 第47-49页 |
3.3.1 高温烧结工艺 | 第47-48页 |
3.3.2 还原退火工艺 | 第48-49页 |
3.4 焊接与检漏工艺 | 第49-51页 |
3.4.1 气焊与氩弧焊 | 第49-50页 |
3.4.2 检漏工艺 | 第50-51页 |
3.5 抽真空、灌注与密封工艺 | 第51-53页 |
3.5.1 一次除气工艺 | 第51-52页 |
3.5.2 二次除气工艺 | 第52-53页 |
3.6 一体烧结成型多支路热管的制造 | 第53-55页 |
3.7 二次烧结成型多支路热管的制造 | 第55-6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多支路热管传热性能的研究 | 第61-93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传热性能测试平台及误差分析 | 第62-65页 |
4.2.1 传热性能测试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 第62-65页 |
4.2.2 实验误差分析 | 第65页 |
4.3 吸液芯铜粉颗粒大小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4.4 工质灌注率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67-71页 |
4.4.1 工质灌注率对一体烧结多支路热管的影响 | 第67-69页 |
4.4.2 工质灌注率对二次烧结多支路热管的影响 | 第69-71页 |
4.5 多支路热管的启动特性 | 第71-75页 |
4.5.1 低工质灌注率的启动特性 | 第71-72页 |
4.5.2 中工质灌注率的启动特性 | 第72-73页 |
4.5.3 高工质灌注率的启动特性 | 第73-75页 |
4.6 多支路热管的功率分布特性 | 第75-78页 |
4.7 多支路热管的动态响应特性 | 第78-80页 |
4.8 多热源工况的热阻 | 第80-82页 |
4.9 多冷源工况的传热性能 | 第82-83页 |
4.10 热源-冷源-相变材料复合工况的传热性能 | 第83-92页 |
4.11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2-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附件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