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M1卡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现有的保护方案分析 | 第12页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核心技术 | 第15-29页 |
2.1 RFID系统介绍 | 第15-17页 |
2.1.1 RFID系统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2.1.2 RFID系统按应用频率分类 | 第16页 |
2.1.3 RFID系统按能源供给分类 | 第16页 |
2.1.4 RFID系统的安全问题 | 第16-17页 |
2.2 M1卡的结构和功能 | 第17-21页 |
2.2.1 M1卡的内部结构 | 第17-18页 |
2.2.2 M1卡的存储结构 | 第18-19页 |
2.2.3 M1卡的功能模式与密码机制 | 第19-21页 |
2.3 数据加密标准(DES) | 第21-23页 |
2.4 高级加密标准(AES) | 第23-27页 |
2.5 Base64编码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M1卡防护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 第29-55页 |
3.1 M1卡需求分析和操作流程 | 第29-34页 |
3.1.1 M1卡的操作流程 | 第29-30页 |
3.1.2 传统M1卡防护需求分析 | 第30-31页 |
3.1.3 传统防护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 | 第31-33页 |
3.1.4 新型M1卡防护需求分析 | 第33-34页 |
3.2 M1卡中敏感数据的保护方式研究 | 第34-41页 |
3.2.1 传统数据保护技术的不足 | 第34-36页 |
3.2.2 新的数据保护方式研究 | 第36-41页 |
3.3 程序与扇区相绑定的保护方式研究 | 第41-44页 |
3.3.1 传统程序与扇区绑定方式的不足 | 第41-42页 |
3.3.2 新的程序与扇区绑定方式研究 | 第42-44页 |
3.4 程序与扇区密码的保护方式研究 | 第44-45页 |
3.4.1 传统程序与扇区密码保护方式的不足 | 第44-45页 |
3.4.2 新的程序与扇区密码结合方式研究 | 第45页 |
3.5 主要表结构的设计 | 第45-49页 |
3.6 M1卡防护完整解决方案提出 | 第49-53页 |
3.6.1 新型防护方案的设计过程 | 第49-51页 |
3.6.2 新型防护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 | 第51-52页 |
3.6.3 传统与新型方案实现过程的对比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J2EE应用中M1卡防护技术的验证 | 第55-69页 |
4.1 验证案例的代码实现与测试 | 第55-66页 |
4.1.1 验证案例系统的部署 | 第55-57页 |
4.1.2 M1卡中敏感数据的保护方式实现 | 第57-58页 |
4.1.3 程序与扇区相绑定的保护方式实现 | 第58页 |
4.1.4 程序与扇区密码的保护方式实现 | 第58-59页 |
4.1.5 验证应用案例功能简介 | 第59-62页 |
4.1.6 验证系统的测试 | 第62-66页 |
4.2 传统与新型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 第66-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