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交联聚乙烯绝缘高压电缆制造若干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紫外光交联电缆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紫外光交联聚乙烯机理 | 第12-13页 |
1.2.2 紫外光交联电缆技术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微波激励紫外光源的研制 | 第16-41页 |
2.1 微波紫外光源的组成结构 | 第16-24页 |
2.1.1 真磁控管 | 第17-19页 |
2.1.2 波导 | 第19-21页 |
2.1.3 谐振腔 | 第21-22页 |
2.1.4 无极汞灯 | 第22-24页 |
2.2 反光罩光学聚焦性能 | 第24-28页 |
2.2.1 轴外点成像性质 | 第24-25页 |
2.2.2 轴上偏离焦点位置成像性质 | 第25页 |
2.2.3 椭圆柱反光罩结构参数 | 第25-26页 |
2.2.4 反光罩聚焦性能 | 第26-28页 |
2.3 微波系统的仿真与优化 | 第28-30页 |
2.3.1 CST仿真基本原理 | 第28页 |
2.3.2 仿真建模的简化和仿真参数的设置 | 第28-30页 |
2.4 微波系统仿真结果 | 第30-38页 |
2.4.1 波导内的电磁场分布 | 第30-31页 |
2.4.2 微波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节 | 第31-32页 |
2.4.3 波导端口的反射系数S | 第32-35页 |
2.4.4 无极汞灯周围的电场强度 | 第35-36页 |
2.4.5 耦合孔的优化 | 第36-38页 |
2.5 微波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2.5.1 耦合孔尺寸对反射系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2.5.2 反光罩表面电流仿真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紫外光源光谱分布测试 | 第41-52页 |
3.1 变压器驱动紫外光源 | 第41-42页 |
3.2 电子电源驱动紫外光源 | 第42-45页 |
3.3 微波紫外光源的实物图 | 第45-47页 |
3.4 各紫外光源光谱图分析 | 第47-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光交联高压电缆工艺中的温度仿真 | 第52-68页 |
4.1 光交联高压电缆生产工艺简介 | 第52-54页 |
4.2 材料热物性参数的测量 | 第54-57页 |
4.3 仿真物理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条件的设定 | 第57-59页 |
4.3.1 FLUENT中辐射模型的选择 | 第57页 |
4.3.2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4.3.3 计算条件 | 第58-59页 |
4.4 仿真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4.4.1 辐照箱内电缆横截面温度场分布 | 第59-61页 |
4.4.2 外屏蔽交联段中电缆内部温度变化 | 第61-63页 |
4.4.3 隔离水汽冷却段电缆的温度变化 | 第63-64页 |
4.5 光交联过程中材料交联程度的探讨 | 第64-66页 |
4.5.1 半导电材料的交联度测试 | 第64-65页 |
4.5.2 热延伸试验结果 | 第65-66页 |
4.5.3 屏蔽层材料的交联度分析 | 第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