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1.2.3 尚需研究解决的有关问题 | 第17页 |
1.3 研究范围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6页 |
2.1 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1.1 生态城市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2 生态城市的特征 | 第21-22页 |
2.1.3 低碳城市的概念 | 第22页 |
2.2 节约型城市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2.2.1 节约型城市的基本内涵 | 第22-23页 |
2.2.2 节约型城市建设的重点 | 第23页 |
2.3 节约型园林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3.1 节约型园林绿地的概念 | 第23-24页 |
2.3.2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的意义 | 第24-25页 |
2.3.3 建设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地的主要技术措施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露天停车场及停车位树阴树种调研 | 第26-33页 |
3.1 调研目的与内容 | 第26-29页 |
3.1.1 调研目的 | 第26页 |
3.1.2 调研对象 | 第26-27页 |
3.1.3 典型案例 | 第27-29页 |
3.2 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阴树种及其功能分析 | 第29-30页 |
3.2.1 停车位树阴树种种类 | 第29页 |
3.2.2 使用频率最高的停车位树阴树种及功能分析 | 第29-30页 |
3.3 树阴树种配置方式 | 第30-31页 |
3.3.1 按车位布置形式划分 | 第30页 |
3.3.2 按林荫停车场种类划分 | 第30-31页 |
3.4 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阴树种配置方式分析 | 第31-32页 |
3.4.1 绿化树种及配置方式单一 | 第31-32页 |
3.4.2 树种规格略小,管理养护水平有待提高 | 第32页 |
3.4.3 苏州市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阴设计配置应适应绿色节能功能 | 第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阴树种选择研究 | 第33-44页 |
4.1 露天停车场停车位基本树阴树种选择 | 第33-34页 |
4.1.1 露天停车场绿化树种选择原则 | 第33-34页 |
4.1.2 露天停车场绿化树种选择范围 | 第34页 |
4.2 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种的夏季树阴空间温度和光照强度测试与分析 | 第34-38页 |
4.2.1 测试方法与测试值 | 第34-35页 |
4.2.2 停车位树阴树种夏季树阴空间与对照空间温度差分析 | 第35-36页 |
4.2.3 停车位树阴树种夏季树阴透光率分析 | 第36-37页 |
4.2.4 停车位树阴树种夏季树阴空间与对照空间温度差和透光率分析 | 第37-38页 |
4.3 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种的冬季树阴空间温度和光照强度测试与分析 | 第38-41页 |
4.3.1 测试方法与测试值 | 第38-39页 |
4.3.2 停车位树阴树种冬季树阴空间与对照空间温度差分析 | 第39-40页 |
4.3.3 停车位树阴树种冬季透光率分析 | 第40页 |
4.3.4 车位树阴树种冬季树阴空间与对照空间温度差和透光率分析 | 第40-41页 |
4.4 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种的夏冬季树阴空间温度和光照强度分析 | 第41-43页 |
4.4.1 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种的夏冬季树阴空间温度差和透光率分析 | 第41页 |
4.4.2 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种的夏冬季树阴树种的选择 | 第41-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停车位树阴树种夏冬季对车厢温度的影响与热能效应分析 | 第44-62页 |
5.1 停车位树种树阴对车厢温湿度的影响测试 | 第44-45页 |
5.1.1 测试目的 | 第44页 |
5.1.2 测试方法 | 第44-45页 |
5.2 夏季停车位树种树阴对车厢温湿度的影响测试值与分析 | 第45-48页 |
5.2.1 裸露阳光下车厢内温湿度变化值与分析 | 第45页 |
5.2.2 香樟树阴下车厢内温湿度变化值与分析 | 第45-46页 |
5.2.3 合欢树阴下车厢内温湿度变化值与分析 | 第46-47页 |
5.2.4 夏季阳光和树阴下车厢温度变化值综合分析 | 第47-48页 |
5.3 冬季停车位树种树阴对车厢温湿度的影响测试值与分析 | 第48-52页 |
5.3.1 裸露阳光下车厢内温湿度变化值与分析 | 第48-49页 |
5.3.2 香樟树阴下车厢内温湿度变化值与分析 | 第49-50页 |
5.3.3 合欢树阴下车厢内温湿度变化值与分析 | 第50-51页 |
5.3.4 冬季阳光和树阴下车厢温度变化值综合分析 | 第51-52页 |
5.4 夏冬季停车位树种树阴对车厢温湿度的影响测试综合分析 | 第52-54页 |
5.4.1 人体舒适的温湿度范围 | 第52页 |
5.4.2 温度热能效应的换算方法 | 第52-53页 |
5.4.3 苏州地区气候概况及夏冬季晴天天数 | 第53-54页 |
5.5 夏冬季停车位树种树阴热能效应估算 | 第54-60页 |
5.5.1 夏季树种树阴对车厢温度影响的热能效应 | 第54-57页 |
5.5.2 冬季停车位树种树阴对车厢温度影响的热能效应计算 | 第57-59页 |
5.5.3 夏冬季停车位树种树阴对车厢温度影响的热能效应计算 | 第59-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阴树种配置方式及其热能效应分析 | 第62-83页 |
6.1 露天停车场植物配置原则 | 第62页 |
6.1.1 充分绿化原则 | 第62页 |
6.1.2 安全原则 | 第62页 |
6.2 我国露天停车场的主要类型 | 第62-66页 |
6.2.1 垂直式露天停车场 | 第62-64页 |
6.2.2 斜列式露天停车场 | 第64-66页 |
6.2.3 平行式露天停车场 | 第66页 |
6.3 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阴树种配置方式及其热能效应分析 | 第66-81页 |
6.3.1 垂直式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阴树种配置方式及其热能效应分析 | 第67-75页 |
6.3.2 斜列式露天停车场停车位树阴树种配置方式及其热能效应分析 | 第75-81页 |
6.4 两种林阴树种配置的车场停热能效应的应用评估 | 第81-82页 |
6.4.1 垂直式停车位树阴配置露天停车场热能效应的应用估算 | 第81-82页 |
6.4.2 斜列式停车位树阴配置露天停车场热能效应的应用估算 | 第8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3-86页 |
7.1 本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论或成果 | 第83-85页 |
7.2 尚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其他问题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