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3页 |
| 1.1 引言 | 第9页 |
| 1.2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4 液态金属凝固理论 | 第12-20页 |
| 1.4.1 液态金属微观结构 | 第12-14页 |
| 1.4.2 结晶热力学 | 第14-15页 |
| 1.4.3 结晶动力学 | 第15-16页 |
| 1.4.4 均质形核速率 | 第16-17页 |
| 1.4.5 固/液界面能理论 | 第17-20页 |
| 1.5 非晶态的形成 | 第20-21页 |
| 1.6 扩散系数 | 第21-23页 |
| 2 分子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 2.1 模拟方法 | 第23-26页 |
| 2.1.1 立场的选取 | 第23页 |
| 2.1.2 系综的选取 | 第23-24页 |
| 2.1.3 元胞的选取 | 第24页 |
| 2.1.4 周期性边界条件 | 第24-25页 |
| 2.1.5 时间步长的选取 | 第25页 |
| 2.1.6 熔点的测量 | 第25-26页 |
| 2.2 微观结构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 2.2.1 系统总能量 | 第26页 |
| 2.2.2 径向分布函数 | 第26页 |
| 2.2.3 H-A键型指数法 | 第26-27页 |
| 2.2.4 晶团表征法 | 第27-28页 |
| 3 熔体热历史对金属熔体扩散系数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28-38页 |
| 3.1 Au熔体扩散系数的模拟 | 第28-32页 |
| 3.1.1 凝固过程中不同保温温度下的扩散系数 | 第28-29页 |
| 3.1.2 不同初始温度下凝固过程中的扩散系数 | 第29-31页 |
| 3.1.3 保温时间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31-32页 |
| 3.2 Al_3Mg_2熔体扩散系数的模拟 | 第32-37页 |
| 3.2.1 凝固过程中不同保温温度下的扩散系数 | 第32-33页 |
| 3.2.2 不同初始温度凝固过程中扩散系数变化 | 第33-35页 |
| 3.2.3 保温时间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35-37页 |
| 3.3 小结 | 第37-38页 |
| 4 熔体热历史对金属熔体形核过冷度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38-49页 |
| 4.1 熔体热历史对Au形核过冷度的影响 | 第38-45页 |
| 4.1.1 初始温度对Au形核过冷度的影响 | 第38-42页 |
| 4.1.2 冷速对Au形核过冷度的影响 | 第42-45页 |
| 4.2 熔体热历史对Al_3Mg_2形核过冷度的影响 | 第45-48页 |
| 4.2.1 初始温度对Al_3Mg_2形核过冷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 4.2.2 冷速对Al_3Mg_2形核过冷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 4.3 小结 | 第48-49页 |
| 5 冷速对熔体凝固组织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9-60页 |
| 5.1 冷速对Au熔体凝固组织的影响 | 第49-55页 |
| 5.1.1 模拟条件及方法 | 第49-50页 |
| 5.1.2 熔体初始状态平衡性证明 | 第50页 |
| 5.1.3 凝固组织由非晶构成的临界冷速 | 第50-51页 |
| 5.1.4 凝固组织的微观分析 | 第51-53页 |
| 5.1.5 模拟结果准确性的讨论 | 第53-55页 |
| 5.2 冷速对Al_3Mg_2熔体凝固组织的影响 | 第55-58页 |
| 5.2.1 模拟条件及方法 | 第55页 |
| 5.2.2 熔体初始状态平衡性证明 | 第55-56页 |
| 5.2.3 凝固组织由非晶构成的临界冷速 | 第56-57页 |
| 5.2.4 能量变化分析 | 第57页 |
| 5.2.5 微观结构可视化 | 第57-58页 |
| 5.3 小结 | 第58-60页 |
| 6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