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文轩小说的忧郁格调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章 忧郁格调的内容书写 | 第12-20页 |
一、忧郁与自身的融汇 | 第12-14页 |
(一) 独特的个人经验 | 第12-14页 |
(二) 曹文轩的忧郁观 | 第14页 |
二、忧郁格调的展现 | 第14-20页 |
(一) 离别之殇与守望之痴 | 第15-16页 |
(二) 漂泊之忧与寻梦之路 | 第16-19页 |
(三) 残缺之美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忧郁格调的生成因素 | 第20-32页 |
一、纷陈繁复的意象 | 第20-26页 |
(一) 水之意象 | 第21-24页 |
(二) 植物意象:蓝花、柿子树 | 第24-25页 |
(三) 充满灵性的动物意象:白马、白鸽 | 第25-26页 |
二、天人合一的自然描绘 | 第26-29页 |
(一) 季节流动中的生命感悟 | 第27-28页 |
(二) 浪漫唯美的风景画 | 第28-29页 |
三、洁净古雅的语言 | 第29-32页 |
(一) 诗意流淌的名字 | 第29-30页 |
(二) 清秀淳朴的歌谣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忧郁格调下的独特魅力 | 第32-43页 |
一、曹文轩的文学追求 | 第32-36页 |
(一) 沉沦与飞扬:寂寞的坚守 | 第32-35页 |
(二) 作家自身应承担的责任 | 第35-36页 |
二、田园之美的守望 | 第36-39页 |
(一) 城市与乡村的碰撞 | 第36-37页 |
(二) 精神家园的追求 | 第37-39页 |
三、现代性的思考 | 第39-43页 |
(一) 人性的微妙 | 第39-40页 |
(二) 孤独 | 第40-41页 |
(三) 无处不在的忧郁感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