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报刊媒介影响下的书写观念转型--以晚清报人为中心的考察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1 绪论第15-27页
    1.1 研究问题及意义第15-16页
        1.1.1 问题提出第15-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页
    1.2 主要概念界定第16-21页
        1.2.1 报刊媒介第16-18页
        1.2.2 晚清报人第18-19页
        1.2.3 书写观念第19-20页
        1.2.4 晚清时期(1815-1912)第20-21页
    1.3 研究综述第21-24页
        1.3.1 关于晚清报刊的研究第21-22页
        1.3.2 关于晚清报人的研究第22-23页
        1.3.3 关于报刊书写的研究第23-24页
    1.4 资料、方法与研究框架第24-27页
        1.4.1 资料收集第24页
        1.4.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4.3 研究框架第25-27页
2 报刊的兴起:技术革新下的新式传播媒介第27-36页
    2.1 机械印刷与现代出版工业的诞生第27-30页
        2.1.1 机械印刷的引进第27-28页
        2.1.2 机械印刷与报刊出现第28-30页
    2.2 周期出版与新闻性媒介的生成第30-33页
        2.2.1 周期出版的形式第30-32页
        2.2.2 “新闻性”与报刊媒介第32-33页
    2.3 大众发行与报刊出版工业第33-36页
        2.3.1 书籍的流通与传播第33-34页
        2.3.2 报刊的发行与传播第34-36页
3 书写的转型:报刊媒介影响下的晚清士人观念变动第36-47页
    3.1 媒介与书写:不同媒介形式下的书写模式第36-40页
        3.1.1 传统媒介与士人写作规范第36-38页
        3.1.2 报刊媒介与报人写作新风范第38-40页
    3.2 书写范式的革命:晚清士人对“报章文体”的认知第40-43页
        3.2.1 报章文体:士林群体的书写规范之争第40-42页
        3.2.2 报刊书写与士人群体的分化第42-43页
    3.3 场域变动与报人书写观念的演变第43-47页
        3.3.1 场域规则与士林群体文化资本的转移第43-45页
        3.3.2 晚清报人观念演进的诸种面相第45-47页
4 报刊与时间:从周期化出版看晚清报人的书写观念转型第47-56页
    4.1 报刊媒介与速度化的写作方式第47-50页
        4.1.1 周期出版与报人的速度化写作第47-48页
        4.1.2 新闻性媒介与报刊书写的有效时间第48-50页
    4.2 传统媒介与古代士人的“立言不朽”观念第50-52页
        4.2.1 立言不朽与士人书写价值观第50-51页
        4.2.2 传统媒介与士人的时间观念第51-52页
    4.3 传世与觉世:晚清士人的书写观念的转变第52-56页
        4.3.1 媒介形态与传播的偏向第52-54页
        4.3.2 晚清报人对报章书写的观念调适第54-56页
5 报刊与空间:从空间化传播看晚清报人的书写观念转型第56-66页
    5.1 报刊媒介与空间化的传播网络第56-60页
        5.1.1 报刊发行与阅读的革命第56-58页
        5.1.2 报刊书写与横向的“信息共同体”第58-60页
    5.2 传统媒介与纵向的传播网络第60-62页
        5.2.1 传统媒介与士人的阅读习惯第60-61页
        5.2.2 传统书写与纵向传承的“知识共同体”第61-62页
    5.3 面向大众:空间化传播中的报刊书写第62-66页
        5.3.1 主持舆论:晚清报人书写的自我追求第62-64页
        5.3.2 取悦大众:报刊书写中互动与规训第64-66页
6 报刊与语言:从语言通俗化看晚清报人的书写观念转型第66-77页
    6.1 大众发行与报刊语言的通俗化第66-70页
        6.1.1 大众传播的召唤:“报章宜改用浅说”第66-68页
        6.1.2 报刊语言:从“报章体”到白话文第68-70页
    6.2 报刊语言与士人传播观念的变革第70-73页
        6.2.1 文言的生成及书写的仪式化第70-71页
        6.2.2 报刊语言与信息传递观第71-73页
    6.3 语言通俗化与士人的精英意识第73-77页
        6.3.1 通俗化书写的认同困境第73-75页
        6.3.2 两种笔墨:报章书写的语言分层第75-77页
7 报刊与谋利:从书写商业化看晚清报人书写观念的转型第77-89页
    7.1 传播与获利:晚清士人报刊投稿观念的转变第77-82页
        7.1.1 重传播,轻获利:传统书写的文化“习性”第77-80页
        7.1.2 重谋利,轻传播:现代稿费、版权制度的生成第80-82页
    7.2 职业与志业:晚清职业报人书写中的观念失衡第82-85页
        7.2.1 报刊出版与职业报人的诞生第82-83页
        7.2.2 雇佣书写与报人的书写痛苦第83-85页
    7.3 谋利与谋义:报刊出版的义利选择第85-89页
        7.3.1 机械印刷与报刊的商业化趋向第85-86页
        7.3.2 晚清报刊经营中的义利选择第86-89页
8 报刊与功名:从科举制变革看晚清报人书写观念转型第89-102页
    8.1 投身报刊:早期报人书写的自卑与自尊第89-94页
        8.1.1 他人眼中的报人形象:“斯文败类”第89-91页
        8.1.2 报人的自我期望:“泰山北斗”第91-94页
    8.2 报刊作为一种资源:从边缘到中心第94-97页
        8.2.1 报刊作为中介资源:借办报上书第94-95页
        8.2.2 报刊作为象征资本:报人的崛起第95-97页
    8.3 科举改废与晚清社会对报刊书写态度的转变第97-102页
        8.3.1 从“八股”到“策论”:报刊书写的地位提升第97-99页
        8.3.2 科举废除与报人书写的胜出第99-102页
9 结论与讨论第102-106页
    9.1 走向报刊:书写观念的现代转型第102-103页
    9.2 心恋传统:传统书写观念的余绪第103-104页
    9.3 媒介即“尺度”?重审媒介与书写的关系问题第104-10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06-113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第113-114页
后记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证券分析师预测信息的准确性及市场效率研究
下一篇:足球协会内部纠纷解决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