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孙悟空影视形象重构与大众审美心理演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3页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1页
    (三)研究方法第11页
    (四)创新之处第11-13页
一、孙悟空影视形象重构与大众审美心理的对应关系第13-29页
    (一)孙悟空影视形象重构的过程第14-19页
        1.“高、大、全”——孙悟空“神性”形象诞生第14-15页
        2.“爱”、“义”——孙悟空形象转向“情”的表达第15-17页
        3.“普遍”、“真实”——孙悟空形象向“人性”的过渡第17-18页
        4.“狂妄”、“自私”——孙悟空形象对“本性”的回归第18-19页
    (二)孙悟空影视形象与大众审美心理的阶段性对应第19-23页
        1.“神性”孙悟空影视形象——“崇高”感第19-20页
        2.“情”化孙悟空影视形象——“感性”第20-21页
        3.“人性”孙悟空影视形象——“世俗”化第21-22页
        4.“猴性”孙悟空影视形象——“娱乐”性第22-23页
    (三)孙悟空影视形象重构与大众审美心理的整体对应第23-29页
        1.“神性”到“猴性”——审美到审丑的心理转化第23-25页
        2.“神性”到“猴性”——审喜到审悲的心理转化第25-29页
二、孙悟空影视形象重构与审美心理演化的原因第29-43页
    (一)消费社会下的快餐式审美第29-32页
        1.快节奏生活下的“压抑”与“纵欲”第29-31页
        2.商业利益与大众消费审美心理需求第31-32页
    (二)固有模式解体与“多向度”式审美第32-36页
        1.主体意识与个体意识凸显第33-34页
        2.艺术题材多种化与审美类型多样化第34页
        3.美与丑的对立统一第34-36页
    (三)全球化影响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36-37页
    (四)大众媒体广泛传播下审美娱乐化第37-39页
        1.大众媒体传播与“引导”式审美第38页
        2.大众媒体传播与“注意力”经济第38-39页
    (五)艺术语言的扩展与审美“感”化第39-43页
        1.三维技术与真实感审美第39-40页
        2.视听共振与感官享乐第40-43页
三、审视孙悟空影视形象重构对大众审美心理演化的影响第43-49页
    (一)创新——审美多元化第43-44页
    (二)视觉暴力——快感化审美第44-45页
    (三)“无厘头”模式——享乐化审美第45-46页
    (四)“功利”与“超功利”——经济审美对人的回归第46-49页
结语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西路二人台唱腔音乐对比研究
下一篇:论歌曲《梅兰芳》中梅派唱腔与民族声乐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