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改性生物炭对水中Fe2+和Mn2+去除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3-25页 |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污染情况 | 第13-14页 |
1.2 水体中铁锰污染现状 | 第14-16页 |
1.2.1 铁锰存在形式 | 第14页 |
1.2.2 铁锰污染来源及污染现状 | 第14-16页 |
1.2.3 铁锰污染危害 | 第16页 |
1.3 铁锰去除方式 | 第16-20页 |
1.3.1 混凝沉淀 | 第16-17页 |
1.3.2 离子交换 | 第17页 |
1.3.3 吸附法 | 第17-18页 |
1.3.4 氧化法 | 第18-20页 |
1.4 生物炭的概述 | 第20-22页 |
1.4.1 生物炭简介 | 第20页 |
1.4.2 生物炭的制备 | 第20-21页 |
1.4.3 生物炭的改性 | 第21页 |
1.4.4 生物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 主要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2 改性生物炭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1 生物质的预处理 | 第26页 |
2.2.2 制备步骤 | 第26-27页 |
2.3 铁锰储备液配置及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7-28页 |
2.4 改性生物炭的表征 | 第28-30页 |
2.4.1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8-29页 |
2.4.2 透射电镜分析 | 第29页 |
2.4.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9页 |
2.4.4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 | 第29页 |
2.4.5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0页 |
2.5 吸附试验 | 第30-31页 |
2.5.1 溶液pH对吸附效果影响 | 第30页 |
2.5.2 接触时间对吸附效果影响 | 第30页 |
2.5.3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0页 |
2.5.4 等温吸附研究 | 第30-31页 |
2.5.5 热力学研究 | 第31页 |
2.6 论文中涉及的公式 | 第31-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2页 |
3.1 改性生物炭的表征 | 第33-37页 |
3.1.1 改性生物炭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33-34页 |
3.1.2 改性生物炭的透射电镜分析 | 第34页 |
3.1.3 改性生物炭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4-35页 |
3.1.4 改性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 | 第35-36页 |
3.1.5 吸附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3.2 铁(Fe~(2+))的吸附试验研究 | 第37-45页 |
3.2.1 溶液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吸附动力学 | 第39-41页 |
3.2.4 等温吸附特征 | 第41-44页 |
3.2.5 吸附热力学特性 | 第44-45页 |
3.3 锰(Mn~(2+))的吸附试验研究 | 第45-52页 |
3.3.1 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2 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6页 |
3.3.3 吸附动力学 | 第46-47页 |
3.3.4 等温吸附特征 | 第47-50页 |
3.3.5 吸附热力学特性 | 第50-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