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纳米材料 | 第12-16页 |
1.1.1 碳基纳米材料 | 第12-15页 |
1.1.2 贵金属纳米材料 | 第15-16页 |
1.2 生物传感器 | 第16-17页 |
1.2.1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 第16页 |
1.2.2 生物传感器的种类 | 第16-17页 |
1.3 碳基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7-20页 |
1.3.1 荧光法 | 第17-19页 |
1.3.2 比色法 | 第19-20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于Pd/Fe_3O_4@C模拟酶微流控纸基多通道比色免疫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 | 第22-34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1.3 μPAD的设计 | 第23-24页 |
2.1.4 Pd/Fe_3O_4@C MNPs的合成 | 第24页 |
2.1.5 纸基比色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 第24页 |
2.1.6 肿瘤标志物的多路检测 | 第24-25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5-32页 |
2.2.1 Fe_3O_4@C和Pd/Fe_3O_4@C MNPs的表征 | 第25-26页 |
2.2.2 改性纸的表征 | 第26-27页 |
2.2.3 Pd/Fe_3O_4@C MNPs的类酶活性机理 | 第27-28页 |
2.2.4 Pd/Fe_3O_4@C MNPs的类酶活性 | 第28页 |
2.2.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28-29页 |
2.2.6 分析性能 | 第29-30页 |
2.2.7 再现性、稳定性和实际应用 | 第30-32页 |
2.3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纸基双模生物传感器用于细胞表面多糖的动态表达 | 第34-46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3.1.3 PtCu纳米链的制备 | 第35-36页 |
3.1.4 PtCu- mHC R-GQDs的合成 | 第36页 |
3.1.5 Ag-Au- μPADs的制备 | 第36页 |
3.1.6 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 第36-3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4页 |
3.2.1 改性纸的表征 | 第37-38页 |
3.2.2 GQDs、PtC u纳米链和mHCR的表征 | 第38-40页 |
3.2.3 细胞活性 | 第40-41页 |
3.2.4 比色/荧光行为的检测原理 | 第41页 |
3.2.5 细胞传感器及其灵敏度 | 第41-42页 |
3.2.6 MCF-7 细胞表面多糖的表达 | 第42-43页 |
3.2.7 多糖传感器的再现性、稳定性和特异性 | 第43-44页 |
3.3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基于掺杂碳点的金属增强比率荧光/裸眼双模生物传感器用于Pb~(2+)的分析 | 第46-5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4.1.1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4.1.3 Au-Ag中空纳米立方体的制备 | 第47-48页 |
4.1.4 DNA1-N,S-CDs的合成 | 第48页 |
4.1.5 探针的制备 | 第48页 |
4.1.6 Cy3-17DS-CeO_2的制备 | 第48-49页 |
4.1.7 金属增强的比率型荧光/裸眼双模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 第4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4.2.1 双功能纳米复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49-52页 |
4.2.2 N,S-CDs和CeO_2的表征 | 第52-53页 |
4.2.3 该生物传感器的机理 | 第53-54页 |
4.2.4 金属增强比率型荧光和裸眼Pb2+的检测 | 第54-55页 |
4.2.5 生物传感器的再循环性、稳定性、再现性和特异性 | 第55-56页 |
4.2.6 该生物传感器在湖水中的实际应用 | 第56-57页 |
4.3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基于掺杂碳点可重用纸基双模生物传感器用于Micro RNA的多重检测 | 第58-70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8-62页 |
5.1.1 主要试剂 | 第58-59页 |
5.1.2 主要仪器 | 第59页 |
5.1.3 可重用 μPADs的设计 | 第59-60页 |
5.1.4 FLS- μPADs的制备 | 第60页 |
5.1.5 DNA1-N-CDs的制备 | 第60-61页 |
5.1.6 DNA2-CeO_2的合成 | 第61页 |
5.1.7 该生物传感器的实验操作过程 | 第61-62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2-69页 |
5.2.1 改性纸的表征 | 第62-63页 |
5.2.2 N-CDs和CeO_2的表征 | 第63-64页 |
5.2.3 该生物传感器的可能机理 | 第64-65页 |
5.2.4 灵敏性和可行性检测 | 第65-67页 |
5.2.5 再循环性、稳定性、特异性和再现性 | 第67-68页 |
5.2.6 临床样本的检测 | 第68-69页 |
5.3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附录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