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黄土流变力特性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考虑流变特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软件介绍与计算原理 | 第20-36页 |
2.1 软件介绍 | 第20-24页 |
2.1.1 Geo-studio简介 | 第20页 |
2.1.2 Geo-studio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块 | 第20-21页 |
2.1.3 Flac3D软件简介 | 第21-22页 |
2.1.4 Flac3D软件的求解流程 | 第22-23页 |
2.1.5 Flac3D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23页 |
2.1.6 Flac3D软件流变模块 | 第23-24页 |
2.2 极限平衡法计算原理 | 第24-28页 |
2.2.1 瑞典条分法 | 第24-25页 |
2.2.2 Bishop法 | 第25-27页 |
2.2.3 Morgenstem-Price法 | 第27-28页 |
2.2.4 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28页 |
2.3 理想弹塑性强度折减法 | 第28-29页 |
2.3.1 理想弹塑性强度折减法计算原理 | 第28-29页 |
2.3.2 理想弹塑性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 | 第29页 |
2.4 考虑黄土流变特性的强度折减法 | 第29-36页 |
2.4.1 Cvisc黄土流变模型计算原理 | 第29-34页 |
2.4.2 流变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流变特性影响分析 | 第36-7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坡体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设定 | 第36-37页 |
3.3 不同坡脚模型 | 第37-52页 |
3.3.1 极限平衡法 | 第37-38页 |
3.3.2 理想弹塑性强度折减法 | 第38-40页 |
3.3.3 流变强度折减法 | 第40-47页 |
3.3.4 计算结果对比 | 第47-52页 |
3.4 不同坡高模型 | 第52-67页 |
3.4.1 极限平衡法 | 第52-53页 |
3.4.2 理想弹塑性强度折减法 | 第53-55页 |
3.4.3 流变强度折减法 | 第55-63页 |
3.4.4 计算结果对比 | 第63-67页 |
3.5 三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对比 | 第67-6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4.1 结论 | 第70页 |
4.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