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李勇教授治疗慢乙肝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
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数据挖掘及统计 | 第10-31页 |
一、研究资料 | 第10-12页 |
1 病例诊断标准 | 第10-12页 |
1.1 慢乙肝西医诊断标准 | 第10页 |
1.2 慢乙肝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10-12页 |
2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2页 |
3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2页 |
二、病例规范化 | 第12-13页 |
1 症状、舌脉象规范化 | 第12-13页 |
2 中药名称规范化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 使用软件 | 第13页 |
2 病例资料的筛选 | 第13页 |
3 病例资料的录入 | 第13页 |
4 数据挖掘 | 第13-14页 |
5 数据分析 | 第14页 |
四、病例信息录入界面展示 | 第14-15页 |
1 基本信息 | 第14-15页 |
2 四诊信息 | 第15页 |
3 诊断治疗 | 第15页 |
五、李勇教授治疗慢乙肝数据挖掘及分析 | 第15-31页 |
1 医案频次统计 | 第15-22页 |
1.1 性别统计 | 第15-16页 |
1.2 年龄统计 | 第16-17页 |
1.3 症状和体征统计 | 第17页 |
1.4 证候统计 | 第17-18页 |
1.5 药物频次统计 | 第18-19页 |
1.6 药物四性统计 | 第19-20页 |
1.7 药物五味统计 | 第20-21页 |
1.8 药物归经统计 | 第21-22页 |
2 方药数据挖掘 | 第22-28页 |
2.1 组方用药频次分析 | 第22页 |
2.2 治疗慢乙肝用药模式 | 第22-24页 |
2.3 组方规律分析 | 第24-28页 |
2.4 网络展示 | 第28页 |
3 新处方挖掘 | 第28-31页 |
3.1 基于改进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 第28-29页 |
3.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组合分析 | 第29页 |
3.3 网络展示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43页 |
一、慢乙肝基本认识 | 第31页 |
二、李勇教授治疗慢乙肝经验总结 | 第31-43页 |
1 慢乙肝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第31-34页 |
2 李勇教授常用方剂 | 第34-37页 |
2.1 肝荣汤加减 | 第34-35页 |
2.2 逍遥散加减 | 第35页 |
2.3 沙参麦冬汤加减 | 第35-37页 |
3 常用中药分析 | 第37-40页 |
3.1 甘草 | 第37页 |
3.2 白蔻 | 第37页 |
3.3 炒谷芽、炒稻芽 | 第37-38页 |
3.4 黄芪 | 第38页 |
3.5 鸡内金 | 第38页 |
3.6 郁金 | 第38-39页 |
3.7 柴胡 | 第39-40页 |
3.8 黄连 | 第40页 |
4 特殊用药分析 | 第40-41页 |
4.1 羚羊角 | 第40页 |
4.2 王不留行 | 第40-41页 |
5 常用药对分析 | 第41页 |
5.1 僵蚕、姜黄 | 第41页 |
5.2 茵陈、败酱草 | 第41页 |
5.3 川牛膝、马鞭草 | 第41页 |
6 饮食调护 | 第41-42页 |
7 关于西医检验及治疗手段的认识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发表论文 | 第48-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