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硅基气凝胶块体材料的常压可控合成及其对重金属铅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工艺第10-14页
        1.2.1 湿凝胶的制备第10-11页
        1.2.2 湿凝胶的老化第11页
        1.2.3 湿凝胶的干燥第11-14页
    1.3 增强型硅基气凝胶的制备第14-17页
        1.3.1 有机物增强法第14-15页
        1.3.2 纤维增强法第15-16页
        1.3.3 使用不同前驱体制备法第16-17页
    1.4 铅离子水污染问题及其处理方式第17-20页
        1.4.1 无机吸附材料第18页
        1.4.2 矿物材料第18页
        1.4.3 高分子吸附材料第18-19页
        1.4.4 生物吸附材料第19页
        1.4.5 其他处理方式第19-20页
    1.5 硅气凝胶在吸附领域的应用第20页
    1.6 研究目标和思路第20-21页
第二章 异氰酸酯增强型硅基气凝胶块体材料的常压制备及其对水体中Pb~(2+)的吸附研究第21-36页
    引言第21-22页
    2.1 实验设备和试剂第22页
    2.2 硅基气凝胶制备方法第22-23页
        2.2.1 湿凝胶的制备第22-23页
        2.2.2 湿凝胶的交联第23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3-28页
        2.3.1 红外分析第24-25页
        2.3.2 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第25-27页
        2.3.3 样品的热重分析第27-28页
        2.3.4 样品的扫描和透射图第28页
    2.4 硅基气凝胶对模拟废水中Pb~(2+)的吸附实验第28-35页
        2.4.1 pH值对硅基气凝胶吸附模拟Pb~(2+)离子废水的影响第29-30页
        2.4.2 模拟废水中Pb~(2+)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30-31页
        2.4.3 吸附等温线的研究第31-33页
        2.4.4 硅基气凝胶的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第33-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双模板法常压制备块状二氧化硅气凝胶及吸附铅离子性能研究第36-53页
    引言第36-37页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7-38页
    3.2 样品的合成过程第38-39页
        3.2.1 湿凝胶的制备过程第38页
        3.2.2 异氰酸酯交联湿凝胶第38-39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3.3.1 样品实物图和相关参数分析第39-40页
        3.3.2 样品的红外图谱分析第40-42页
        3.3.3 样品的小角XRD分析第42-44页
        3.3.4 样品的热重分析第44-45页
        3.3.5 扫描和透射图片分析第45页
    3.4 吸附实验第45-52页
        3.4.1 pH的影响第47-48页
        3.4.2 吸附动力学吸附研究第48-49页
        3.4.3 俩种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第49-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块状硅炭复合气凝胶的常压制备和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第53-67页
    引言第53-54页
    4.1 实验所需设备和试剂第54页
    4.2 实验部分第54-57页
        4.2.1 样品的制备:聚合物分解法第54-55页
        4.2.2 样品的制备:硅氧烷复合有机炭气凝胶的方法:第55-56页
        4.2.3 样品实物图第56-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61页
        4.3.1 红外谱图分析第57-58页
        4.3.2 硅炭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和孔径分析第58-59页
        4.3.3 样品的热重分析第59-60页
        4.3.5 样品的扫描分析第60-61页
    4.4 吸附实验第61-65页
        4.4.1 pH对吸附的的影响第62页
        4.4.2 硅碳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第62-64页
        4.4.3 吸附动力学第64-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67-69页
    5.1 结论第67页
    5.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电化学传感研究
下一篇:Ⅰ-Ⅲ-Ⅵ族多元硫化物量子点基光催化剂的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