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常熟市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10-17页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15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三、研究方法第15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5页
        (二)实证分析法第15页
    四、研究内容第15-16页
    五、本文特点与不足之处第16-17页
        (一)本文特点第16页
        (二)不足之处第16-17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7-21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第17-18页
        (一)城乡的界定第17页
        (二)城乡二元结构第17页
        (三)社会保障第17-18页
        (四)养老保障第18页
        (五)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第18页
    二、理论基础第18-21页
        (一)贝弗里奇的福利国家理论第18-19页
        (二)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第19页
        (三)公平理论第19-20页
        (四)政府责任理论第20页
        (五)多支柱理论第20-21页
第二章 常熟市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现状第21-37页
    一、常熟市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历程第21-31页
        (一)制度发展脉络第21-22页
        (二)主要制度的基本政策规定第22-31页
    二、常熟市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成果与特色第31-37页
        (一)主要成果第31-35页
        (二)主要特色第35-37页
第三章 常熟市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存在问题第37-41页
    一、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相应的法律建设滞后第37-38页
    二、缺乏顶层设计,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发展落后第38页
    三、参保扩面潜力降低,法定人群全覆盖尚有距离第38-39页
    四、统筹层次低,基金平稳运行的压力逐渐增大第39-40页
        (一)基金收入不足第39页
        (二)基金刚性支出不断增大第39-40页
        (三)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第40页
    五、标准化程度低,社会保险管理服务面临新形势第40-41页
第四章 常熟市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优化的对策分析第41-49页
    一、健全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社会保障法治体系第41-42页
        (一)加强立法第41页
        (二)加紧修法第41-42页
        (三)注重协调第42页
    二、围绕缩小城乡差别,建立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第42-44页
        (一)加强宣传力度,确保“应保尽保”第42页
        (二)建立合作机制,注重联动协作第42-43页
        (三)针对不同人群,分类推进扩面第43-44页
    三、创新供给模式,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第44-45页
        (一)花大力气推进企业年金工作第45页
        (二)做好职业年金工作第45页
        (三)鼓励发展商业保险、个人储蓄等多种养老保障模式第45页
    四、强化基金管理,促进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第45-46页
        (一)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警机制第45页
        (二)建立财政社会保障保底机制第45-46页
        (三)探索社保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第46页
        (四)提高社保基金统筹层次第46页
    五、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第46-49页
        (一)完善服务体系第46-47页
        (二)加快信息化建设第47页
        (三)提高标准化水平第47-48页
        (四)提升社会化程度第48-49页
结论第49-54页
    一、常熟市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的经验第49-51页
        (一)坚持以民为本,高度重视民生第49页
        (二)坚持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第49-50页
        (三)坚持不断创新,率先建立覆盖全民的制度体系第50页
        (四)坚持社会公平,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第50-51页
        (五)坚持公共财政为民所用,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第51页
    二、常熟市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的借鉴意义第51-52页
        (一)夯实经济基础,城镇化推进到位第51-52页
        (二)厘清政府责任,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第52页
        (三)创新宣传路径,提升服务品质第52页
    三、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不对称与搜寻摩擦下的交易市场干预策略
下一篇:山西省中小煤矿兼并重组对安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