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青川县城桅杆梁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评价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2页
第1章 前言第12-21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倾倒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第14页
     ·斜(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第14-16页
     ·地震作用下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影响研究第16-17页
     ·斜(滑)坡防治措施研究第17-18页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8-21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第21-33页
   ·自然地理第21-23页
     ·地理位置及交通第21-22页
     ·气象水文第22-23页
   ·区域地质条件第23-28页
     ·区域地质构造第23-25页
     ·区域河谷地貌第25-26页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第26-28页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第28-33页
     ·地形地貌第28-30页
     ·地层岩性第30-31页
     ·地质构造第31-32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32页
     ·工程岩土体特征第32页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第32-33页
第3章 斜坡结构分区及变形破裂特征研究第33-60页
   ·斜坡结构分区第33页
   ·1#变形体结构及变形破裂特征第33-39页
     ·形态、规模特征第33-35页
     ·结构特征第35-37页
     ·变形破裂特征第37-39页
   ·2#变形体结构及变形破裂特征第39-45页
     ·形态、规模特征第39-40页
     ·结构特征第40-42页
     ·变形破裂特征第42-45页
   ·3#变形体结构及变形破裂特征第45-48页
     ·形态、规模特征第45-46页
     ·结构特征第46-47页
     ·变形破裂特征第47-48页
   ·1#老滑坡体结构及变形裂坏特征第48-53页
     ·形态、规模特征第48-50页
     ·结构特征第50-53页
     ·变形破裂特征第53页
   ·2#老滑坡体结构及变形破裂特征第53-57页
     ·形态、规模特征第53-55页
     ·结构特征第55-56页
     ·变形破裂特征第56-57页
   ·3#老滑坡体结构及变形破裂特征第57-60页
     ·形态、规模特征第57-58页
     ·结构特征第58-59页
     ·变形破裂特征第59-60页
第4章 斜坡形成演化及变形破坏机制分析第60-74页
   ·斜坡形成演化机制分析第60-63页
     ·斜坡地质条件第60页
     ·斜坡形成演化力学分析第60-61页
     ·斜坡形成演化机制分析第61-63页
   ·地震作用下斜坡的变形破裂机制第63-65页
   ·斜坡变形破坏数值模拟分析第65-74页
     ·概述第65页
     ·建模基本原理第65-67页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选取第67-68页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68-74页
第5章 稳定性分析及评价第74-81页
   ·斜坡的稳定性定性评价第74页
   ·斜坡的稳定性定量计算第74-79页
     ·计算方法第74-75页
     ·计算工况第75-76页
     ·剖面选取第76页
     ·参数选取第76-78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评价第78-79页
   ·安全性评估第79-81页
第6章 防治措施研究第81-92页
   ·防治原则第81-82页
   ·防治方案论证第82-83页
   ·防治工程设计第83-92页
     ·锚索工程设计第83-85页
     ·竖梁设计第85-92页
结论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县干沟桥泥石流成因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下一篇:成九铁路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