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 1.1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1.1 鄂西地区晚前寒武-早寒武世生物事件及生物群 | 第9-11页 |
| 1.1.2 晚前寒武-早寒武世碳、氧同位素研究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1.4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5 工作量统计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鄂西地区晚震旦系及寒武纪早期地层和环境特征 | 第15-19页 |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5-16页 |
| 2.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页 |
| 2.3 鄂西地区晚震旦系及寒武系早期地层 | 第16-19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岩石特征、地层划分及对比 | 第19-34页 |
| 3.1 房县西蒿坪剖面 | 第19-25页 |
| 3.2 宜昌大坑埫剖面 | 第25-30页 |
| 3.3 走马岭剖面 | 第30-31页 |
| 3.4 鄂西地区震旦系末期至寒武纪早期地层对比 | 第31-34页 |
| 第四章 鄂西地区寒武纪早期生物组合特征 | 第34-50页 |
| 4.1 华南寒武纪早期古生物特征 | 第34-36页 |
| 4.2 房县西蒿坪剖面寒武纪早期古生物特征 | 第36-42页 |
| 4.3 宜昌地区早寒武世剖面寒武纪早期化石 | 第42-47页 |
| 4.4 比较和讨论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鄂西地区震旦纪末期至寒武纪早期C、O同位素分析 | 第50-58页 |
| 5.1 房县西蒿坪剖面碳、氧同位素特征 | 第50-53页 |
| 5.2 宜昌大坑埫剖面 | 第53-56页 |
| 5.3 比较和讨论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