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9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概况 | 第14-22页 |
1.2.1 传统的多孔材料 | 第14-16页 |
1.2.2 金属有机骨架的特点 | 第16-17页 |
1.2.3 配位聚合物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17-22页 |
1.3 金属有机骨架的应用 | 第22-36页 |
1.3.1 气体的吸附与分离 | 第23-26页 |
1.3.2 异相催化 | 第26-31页 |
1.3.3 荧光材料 | 第31-33页 |
1.3.4 分子识别 | 第33-35页 |
1.3.5 药物负载和释放 | 第35页 |
1.3.6 其他应用 | 第35-36页 |
1.4 本选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9页 |
1.4.1 选题来源 | 第36页 |
1.4.2 选题背景 | 第36页 |
1.4.3 选题意义 | 第36-37页 |
1.4.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第二章 基于喹喔啉多酸配体过渡族MOFs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 第39-63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2.3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41-42页 |
2.4 2,3-对氨基苯甲酸基喹喔啉(H2DDQ)的合成及表征 | 第42-44页 |
2.4.1 2,3-对氨基苯甲酸基喹喔啉(H2DDQ)的合成 | 第42-43页 |
2.4.2 2,3-对氨基苯甲酸基喹喔啉(H2DDQ)的晶体结构 | 第43-44页 |
2.5 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第44-50页 |
2.5.1 [Pb(DDQ)(H_2O)]·1.5H_2O·0.6DMF(Pb-DDQ)的合成 | 第44页 |
2.5.2 [Zn(DDQ)(H_2O)_2]·2H_2O·DMF(Zn-DDQ)的合成 | 第44-45页 |
2.5.3 [Cu(DDQ)(H_2O)_2]·5H_2O·0.5DMF(Cu-DDQ)的合成 | 第45页 |
2.5.4 Pb-DDQ的晶体结构 | 第45-46页 |
2.5.5 Zn-DDQ的晶体结构 | 第46-47页 |
2.5.6 Cu-DDQ的晶体结构 | 第47-50页 |
2.6 配合物的表征 | 第50-62页 |
2.6.1 PXRD粉末衍射的研究 | 第50-52页 |
2.6.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2页 |
2.6.3 热重分析 | 第52-53页 |
2.6.4 气体吸附 | 第53-55页 |
2.6.5 染料的吸附与分离 | 第55-59页 |
2.6.6 荧光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2.6.7 催化硅氰化反应 | 第60-62页 |
2.7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第三章 基于喹喔啉多酸配体稀土MOFs(Er~(3+)和Eu~(3+))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 第63-80页 |
3.1 引言 | 第63页 |
3.2 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第63-68页 |
3.2.1 {[Er(H_(0.5)DDQ)_2(H_2O)_2]·5H_2O}_n(Er-DDQ)的合成 | 第63-64页 |
3.2.2 {[Eu(H_(0.5)DDQ)_2(H_2O)_2]·5H_2O}_n(Eu-DDQ)的合成 | 第64页 |
3.2.3 Er-DDQ和Eu-DDQ的晶体结构 | 第64-68页 |
3.3 配合物的表征 | 第68-79页 |
3.3.1 PXRD粉末衍射的研究 | 第68-70页 |
3.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0页 |
3.3.3 热重分析 | 第70-71页 |
3.3.4 气体吸附 | 第71-73页 |
3.3.5 染料的吸附与分离 | 第73-76页 |
3.3.6 催化硅氰化反应 | 第76-79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79-80页 |
第四章 基于喹喔啉多酸配体稀土族MOFs(Y~(3+),Dy~(3+)和Eu~(3+))MOFs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 第80-97页 |
4.1 引言 | 第80页 |
4.2 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第80-85页 |
4.2.1 {[Y_3(DDQ)_4(H_2O)_3(NO_3)]·7.08H_2O·5.23DMF}_n(Y-DDQ)的合成 | 第80页 |
4.2.2 {[Dy_3(DDQ)_4(H_2O)_3(NO_3)]·5H_20·6DMF}_n(Dy-DDQ)的合成 | 第80-81页 |
4.2.3 {[Eu_3(DDQ)_4(H_2O)_3(NO_3)]·5H_20-6DMF}_n(Eu-DDQ)的合成 | 第81页 |
4.2.4 Y-DDQ、Dy-DDQ和Eu-DDQ的晶体结构 | 第81-85页 |
4.3 配合物的表征 | 第85-96页 |
4.3.1 PXRD粉末衍射的研究 | 第85-86页 |
4.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86-87页 |
4.3.3 热重分析 | 第87-88页 |
4.3.4 气体吸附 | 第88-91页 |
4.3.5 染料的吸附与分离 | 第91-94页 |
4.3.6 催化硅氰化反应 | 第94-96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96-97页 |
第五章 基于含氮配体和多酸混配的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后修饰和性能研究 | 第97-111页 |
5.1 前言 | 第97页 |
5.2 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第97-102页 |
5.2.1 {[Zn(BDC)_(1/2)(trz)]·DMAC}_n(Zn-BDC)的合成 | 第97页 |
5.2.2 Pd@Zn-BDC的合成 | 第97-98页 |
5.2.3 Zn-BDC的合成机理 | 第98-101页 |
5.2.4 Zn-BDC的晶体结构 | 第101-102页 |
5.3 配合物的表征 | 第102-110页 |
5.3.1 PXRD粉末衍射的研究 | 第102页 |
5.3.2 气体吸附 | 第102-104页 |
5.3.3 吸附与分离 | 第104-105页 |
5.3.4 药物释放 | 第105-107页 |
5.3.5 Zn-BDC的后修饰 | 第107-110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基于巯基三嗪三齿羧酸的稀土MOFs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 第111-123页 |
6.1 引言 | 第111页 |
6.2 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第111-115页 |
6.2.1 La-TTTA的合成 | 第111页 |
6.2.2 Nd-TTTA的合成 | 第111-112页 |
6.2.3 La-TTTA和Nd-TTTA的晶体结构 | 第112-115页 |
6.3 配合物的表征 | 第115-122页 |
6.3.1 PXRD粉末衍射的研究 | 第115-117页 |
6.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17-118页 |
6.3.3 热重分析 | 第118-119页 |
6.3.4 分子识别 | 第119-120页 |
6.3.5 离子识别 | 第120-121页 |
6.3.6 催化硅氰化反应 | 第121-122页 |
6.4 本章小节 | 第122-123页 |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123-125页 |
7.1 结论 | 第123页 |
7.2 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7.3 展望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49页 |
攻读博±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论文 | 第149-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