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高压开关简介 | 第10-11页 |
| 1.2 高压开关在无功补偿装置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 1.3 ZNⅡ-10 型电容器投切真空开关 | 第12-13页 |
| 1.4 机械优化设计 | 第13-14页 |
| 1.5 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 1.7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18页 |
| 2 真空灭弧室 | 第18-22页 |
| 2.1 真空电弧 | 第18-19页 |
| 2.2 真空灭弧室灭弧 | 第19-20页 |
| 2.3 真空灭弧室动触头运动特性 | 第20-22页 |
| 3 ZNⅡ-10 型电容器投切真空开关结构及技术参数分析 | 第22-29页 |
| 3.1 ZNⅡ-10 型电容器投切真空开关结构及原理 | 第22-23页 |
| 3.2 ZNⅡ-10 型电容器投切真空开关主要技术参数分析 | 第23-27页 |
| 3.2.1 额定电压 | 第23页 |
| 3.2.2 额定开距 | 第23-24页 |
| 3.2.3 触头超行程 | 第24页 |
| 3.2.4 触头工作压力 | 第24-25页 |
| 3.2.5 分闸速度 | 第25页 |
| 3.2.6 刚分速度 | 第25-26页 |
| 3.2.7 合闸速度 | 第26页 |
| 3.2.8 合闸弹跳时间 | 第26-27页 |
| 3.2.9 分闸弹振 | 第27页 |
| 3.2.10 合分闸不同期性 | 第27页 |
| 3.3 ZNⅡ-10 型电容器投切真空开关弹簧操动机构分析 | 第27-29页 |
| 3.3.1 ZNⅡ-10 型电容器投切真空开关弹簧操动机构的组成 | 第27页 |
| 3.3.2 弹簧储能机构 | 第27-28页 |
| 3.3.3 凸轮传动机构 | 第28-29页 |
| 4 ZNⅡ-10 型电容器投切真空开关运动仿真分析 | 第29-40页 |
| 4.1 仿真分析的目的 | 第29页 |
| 4.2 UG 软件简介 | 第29页 |
| 4.3 装配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29-37页 |
| 4.3.1 开关操动机构分析 | 第29-30页 |
| 4.3.2 开关零件建模及装配建模 | 第30-33页 |
| 4.3.3 仿真分析 | 第33-37页 |
| 4.4 仿真分析 | 第37-39页 |
| 4.5 仿真分析结论 | 第39-40页 |
| 5 ZNⅡ-10 型电容器投切真空开关弹簧操动机构优化设计 | 第40-67页 |
| 5.1 优化设计思路 | 第40页 |
| 5.2 开关运动建模 | 第40-45页 |
| 5.2.1 基于能量守恒法的开关运动建模方法 | 第40-41页 |
| 5.2.2 合闸运动建模 | 第41-43页 |
| 5.2.2.1 合闸运动分析 | 第41-42页 |
| 5.2.2.2 刚合前阶段建模 | 第42页 |
| 5.2.2.3 刚合后阶段建模 | 第42-43页 |
| 5.2.3 分闸过程 | 第43-44页 |
| 5.2.3.1 分闸过程分析 | 第43页 |
| 5.2.3.2 刚分前阶段 | 第43页 |
| 5.2.3.3 刚分后 | 第43-44页 |
| 5.2.4 建模分析 | 第44-45页 |
| 5.3 开关的速度-时间特性 | 第45-50页 |
| 5.3.1 分闸速度特性 | 第45-48页 |
| 5.3.2 合闸速度特性 | 第48-50页 |
| 5.4 凸轮轮廓与速度曲线的关系 | 第50-52页 |
| 5.5 合闸弹跳时间的设计 | 第52-55页 |
| 5.5.1 合闸弹跳建模 | 第52-54页 |
| 5.5.2 合闸弹跳设计程序界面 | 第54-55页 |
| 5.6 绝缘拉杆和凸轮间的腾跳问题 | 第55-59页 |
| 5.6.1 绝缘拉杆和凸轮轴轮廓间受力分析 | 第56-57页 |
| 5.6.2 分闸过程中绝缘拉杆和凸轮轴轮廓间腾跳问题 | 第57-58页 |
| 5.6.3 合闸过程中绝缘拉杆和凸轮轴轮廓间腾跳问题 | 第58-59页 |
| 5.6.4 绝缘拉杆和凸轮轮廓腾跳问题设计界面 | 第59页 |
| 5.7 弹簧操动机构的优化 | 第59-67页 |
| 5.7.1 优化设计分析 | 第59-61页 |
| 5.7.2 拟合曲线多项式差的积分作为重合度函数 | 第61-62页 |
| 5.7.3 采用各点速度差的和作为重合度函数 | 第62-64页 |
| 5.7.4 弹簧刚度对合闸速度曲线的影响 | 第64-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