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保安处分概述 | 第12-25页 |
一、保安处分的概念 | 第12-13页 |
(一) 基本含义 | 第12-13页 |
(二) 主要特征 | 第13页 |
二、保安处分的历史沿革 | 第13-16页 |
(一) 萌芽阶段 | 第13-14页 |
(二) 产生和发展阶段 | 第14-16页 |
(三) 完善阶段 | 第16页 |
三、保安处分的性质 | 第16-19页 |
(一) 二元论 | 第16-17页 |
(二) 一元论 | 第17-18页 |
(三) 评价 | 第18-19页 |
四、保安处分的原则 | 第19-20页 |
(一) 必要性原则 | 第19页 |
(二) 相当性原则 | 第19页 |
(三) 法定性原则 | 第19-20页 |
五、保安处分的适用条件 | 第20-21页 |
(一) 客观条件:有违法行为 | 第20页 |
(二) 主观条件:人身危险性 | 第20-21页 |
六、保安处分的适用对象 | 第21-22页 |
(一) 保安处分对人的适用 | 第21-22页 |
(二) 保安处分对物的适用 | 第22页 |
七、保安处分的种类 | 第22-25页 |
(一) 对人的保安处分 | 第22-24页 |
(二) 对物的保安处分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我国现有保安性措施及其评析 | 第25-34页 |
一、我国现有保安性措施概述 | 第25-32页 |
(一) 收容教养 | 第25-27页 |
(二) 劳动教养 | 第27-29页 |
(三) 收容教育 | 第29页 |
(四) 强制医疗 | 第29页 |
(五) 强制戒毒 | 第29-30页 |
(六) 驱逐出境 | 第30页 |
(七) 没收财物 | 第30-31页 |
(八) 吊销驾驶证 | 第31页 |
(九) 禁止执业 | 第31-32页 |
二、我国现有保安性措施评析 | 第32-34页 |
(一) 在立法层面上 | 第32页 |
(二) 在司法层面上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保安处分在我国刑法上的构建 | 第34-49页 |
一、保安处分刑法化的必要性 | 第34-37页 |
(一) 打击预防犯罪,维护和谐稳定秩序的客观需要 | 第34页 |
(二) 构建完美社会防控体系的内在要求 | 第34-35页 |
(三) 尊重和保障人权,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35-36页 |
(四) 保持刑事制裁体系自身活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 第36-37页 |
二、保安处分刑法化的可行性 | 第37-39页 |
(一) 保安处分的理念与我国刑事政策相符 | 第37页 |
(二) 保安处分在我国有可调控的对象 | 第37-38页 |
(三) 科学的发展已将保安处分对人权的侵犯降到最低 | 第38页 |
(四) 我国已基本具备保安处分刑法化的社会条件 | 第38-39页 |
三、保安处分制度在我国刑法上的构建 | 第39-49页 |
(一) 立法模式 | 第39-40页 |
(二) 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三) 适用对象 | 第41-42页 |
(四) 适用条件 | 第42页 |
(五) 程序性规定 | 第42-43页 |
(六) 种类 | 第43-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