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2-2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旧工业住宅区更新改造理论基础 | 第25-35页 |
2.1 住区环境理论 | 第25-27页 |
2.1.1 研究住区在城市区域中的位置 | 第25-26页 |
2.1.2 有机更新理论 | 第26-27页 |
2.2 住宅改造理论 | 第27-31页 |
2.2.1 住宅评价系统 | 第27页 |
2.2.2 住宅改造方法 | 第27-31页 |
2.3 工业住区场所精神论 | 第31-32页 |
2.4 旧有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旧工业住宅区现状调研及问题——以山西省太钢老工业住区为例 | 第35-53页 |
3.1 太钢住区区位情况简介 | 第35-36页 |
3.2 住区的环境性问题 | 第36-41页 |
3.2.1 交通组织系统 | 第36-37页 |
3.2.2 公共配套设施 | 第37-40页 |
3.2.3 绿化景观设施 | 第40-41页 |
3.3 住宅单体现存问题 | 第41-50页 |
3.3.1 住宅外立面 | 第41-43页 |
3.3.2 住宅内部空间 | 第43-50页 |
3.4 住宅公共空间现状问题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采用科学方法分析太钢老工业住区的调研数据 | 第53-69页 |
4.1 住区居民满意度调查及概况总结 | 第53-56页 |
4.2 老住宅建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 第56-62页 |
4.2.1 李克特量表法 | 第56-58页 |
4.2.2 半结构式访谈法的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4.2.3 行为观察法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4.3 老工业住宅系统性性能评估体系 | 第62-67页 |
4.3.1 冷气负荷数据 | 第63页 |
4.3.2 消耗能源模拟 | 第63-64页 |
4.3.3 热负荷数据 | 第64-65页 |
4.3.4 风环境计算 | 第65-66页 |
4.3.5 照明计算和报告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探究合理可行的更新策略与改造方案 | 第69-95页 |
5.1 更新改造的原则 | 第69-70页 |
5.2 住区居住环境的改造 | 第70-78页 |
5.2.1 交通系统方面 | 第70-73页 |
5.2.2 公共配套设施方面 | 第73-76页 |
5.2.3 绿化景观方面 | 第76-78页 |
5.3 住区住宅单体的改造 | 第78-92页 |
5.3.1 住宅外立面的改造 | 第78-79页 |
5.3.2 住宅内部空间的改造 | 第79-89页 |
5.3.3 住宅公共空间的改造 | 第89-92页 |
5.4 住区住宅低碳节能的改造 | 第92-94页 |
5.4.1 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 | 第92页 |
5.4.2 供热管网的节能改造 | 第92-93页 |
5.4.3 门窗构件的节能改造 | 第93-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附录 1:论文中使用图表汇总 | 第99-103页 |
附录 2:山西省太钢集团老工业住区适宜性改造调查问卷 | 第103-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