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3 简要评论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5.1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8页 |
1.5.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19-20页 |
2.2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0-22页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23页 |
2.4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吉林省农行“三农”服务的现状 | 第25-32页 |
3.1 “三农”服务是农行工作重点 | 第25-26页 |
3.2 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 | 第26-27页 |
3.3 普惠金融信贷扶贫,实现片区经济持续发展 | 第27-29页 |
3.4 扎实推进农村金融,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 第29-30页 |
3.5 签订旅游战略协议,推动省内旅游事业发展 | 第30-31页 |
3.6 积极支持春耕备耕,优先满足资金储备需求 | 第31-32页 |
第4章 吉林省农行“三农”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2-41页 |
4.1 吉林省农行“三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4.1.1 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善,职责利益难以统一.. | 第32页 |
4.1.2 “三农”贷款投入低,无法满足“三农”资金需求 | 第32-34页 |
4.1.3 信贷制度和业务流程繁琐复杂,服务效率较低 | 第34页 |
4.1.4 产品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三农”金融需求 | 第34-35页 |
4.1.5 “三农”业务资源配置低效 | 第35页 |
4.2 吉林省农行“三农”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5-41页 |
4.2.1 农村金融环境脆弱 | 第35-37页 |
4.2.2 对农村金融业务重视程度不够 | 第37页 |
4.2.3 “三农”服务与商业运作的有机结合经历磨合期,制度运 行需要缓冲 | 第37-38页 |
4.2.4 缺乏灵活有效的担保方式 | 第38-40页 |
4.2.5 传统“三农”思维根深蒂固,缺乏产品创新和服务意识 | 第40-41页 |
第5章 加强吉林省农行“三农”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41-49页 |
5.1 “三农”服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1页 |
5.2 “三农”服务的工作重点 | 第41-43页 |
5.3 加强吉林省农行“三农”服务的具体措施 | 第43-49页 |
5.3.1 坚持制度创新,构建服务“三农”长效机制 | 第43-44页 |
5.3.2 信贷政策有效倾斜,重构针对“三农”的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 | 第44页 |
5.3.3 合理协调城乡业务,资源配置向“三农”倾斜 | 第44-45页 |
5.3.4 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强化“三农”业务风险管理 | 第45-46页 |
5.3.5 深入探讨农村有效抵质押品问题,创新担保方式 | 第46-47页 |
5.3.6 创新信贷产品,为改变“三农”现状增强造血功能 | 第47页 |
5.3.7 优化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保障“三农”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 第47-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