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评价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研究 | 第15-16页 |
1.2.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危险货物泄漏扩散模型理论概论 | 第20-30页 |
2.1 液态危险货物泄漏扩散模型 | 第20-22页 |
2.1.1 经验推导法 | 第20-21页 |
2.1.2 理论解析法 | 第21-22页 |
2.1.3 数值模拟法 | 第22页 |
2.2 气态危险货物泄漏扩散模型 | 第22-28页 |
2.2.1 泄漏源分类 | 第22-24页 |
2.2.2 气体扩散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2.2.3 高斯模型 | 第25-26页 |
2.2.4 其它几种模型简介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特征 | 第30-40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30-31页 |
3.1.1 事故定义 | 第30页 |
3.1.2 事故分类 | 第30-31页 |
3.2 事故统计分析 | 第31-37页 |
3.2.1 道路等级分布 | 第31-32页 |
3.2.2 事故发生地路段分布 | 第32-33页 |
3.2.3 事故形态分布 | 第33-34页 |
3.2.4 事故发生原因分布 | 第34-36页 |
3.2.5 二次泄漏事故 | 第36-37页 |
3.3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形成机理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评价 | 第40-64页 |
4.1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定义 | 第40页 |
4.2 风险评价的原则及程序 | 第40-42页 |
4.2.1 风险评价的原则 | 第40-41页 |
4.2.2 风险评价的程序 | 第41-42页 |
4.3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泄漏事故概率分析 | 第42-55页 |
4.3.1 道路交通事故率 | 第42-48页 |
4.3.2 道路交通事故率修正 | 第48-55页 |
4.3.3 交通事故条件泄漏概率 | 第55页 |
4.3.4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概率模型 | 第55页 |
4.4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泄漏事故后果分析 | 第55-61页 |
4.4.1 事故影响范围 | 第56-58页 |
4.4.2 人口影响 | 第58-59页 |
4.4.3 应急救援能力 | 第59-60页 |
4.4.4 环境影响 | 第60-61页 |
4.5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风险评价模型 | 第61-63页 |
4.5.1 社会风险评价 | 第61-62页 |
4.5.2 环境风险评价 | 第62-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实例应用 | 第64-78页 |
5.1 液氨泄漏危害分析 | 第64-65页 |
5.1.1 毒性 | 第64页 |
5.1.2 爆炸 | 第64-65页 |
5.2 运输企业基本情况 | 第65-66页 |
5.3 运输路线概况 | 第66-70页 |
5.3.1 基本信息 | 第66-69页 |
5.3.2 分段应急救援能力 | 第69-70页 |
5.4 液氨泄漏事故后果模拟 | 第70-72页 |
5.4.1 液氨泄漏事故扩散模拟 | 第70-71页 |
5.4.2 风速对氨气扩散的影响 | 第71页 |
5.4.3 源高对氨气扩散的影响 | 第71-72页 |
5.5 路段风险评价 | 第72-77页 |
5.5.1 路段泄漏事故率 | 第72-73页 |
5.5.2 路段人口影响 | 第73-74页 |
5.5.3 社会风险评价 | 第74-76页 |
5.5.4 环境风险评价 | 第76-7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 | 第78-8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6.2 进一步研究内容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A | 第84-86页 |
附录B | 第86-88页 |
附录C | 第88-90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0-9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