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震P波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华北北部地壳上地幔结构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9页 |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3页 |
| 2.2 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 第13-15页 |
| 2.3 研究区主要断裂带特征 | 第15-17页 |
| 2.3.1 尚义-赤城-古北口-平泉断裂 | 第16页 |
| 2.3.2 赤峰-白云鄂博断裂带 | 第16页 |
| 2.3.3 西拉木伦断裂带 | 第16页 |
| 2.3.4 二连浩特断裂带 | 第16-17页 |
| 2.3.5 查干敖包断裂 | 第17页 |
| 2.4 研究区岩浆活动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研究现状 | 第19-38页 |
| 3.1 宽频地震研究 | 第20-33页 |
| 3.2 人工地震研究 | 第33-36页 |
| 3.3 大地电磁研究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P波接收函数 | 第38-47页 |
| 4.1 接收函数方法简介 | 第38-39页 |
| 4.2 接收函数的提取 | 第39-42页 |
| 4.3 接收函数的H-κ叠加方法 | 第42-45页 |
| 4.4 接收函数的共转换点(CCP)叠加成像方法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华北北部地壳上地幔结构及泊松比研究 | 第47-66页 |
| 5.1 数据来源 | 第47-50页 |
| 5.2 数据预处理 | 第50页 |
| 5.3 P波接收函数分析 | 第50-53页 |
| 5.4 接收函数的H-κ叠加计算 | 第53-58页 |
| 5.5 共转换点(CCP)叠加 | 第58-62页 |
| 5.6 讨论 | 第62-66页 |
| 5.6.1 Moho形态与产状 | 第62-63页 |
| 5.6.2 泊松比 | 第63-65页 |
| 5.6.3 地幔过渡带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80页 |
| 作者简介、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