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工程地震论文

场地特征对强地震动特征参数的影响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及应用第13-15页
        1.2.2 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第15-16页
        1.2.3 有待研究的问题第16-17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20页
2 考虑局部场地特征的场地反应分析模型第20-34页
    2.1 有限元模型简介第20-24页
        2.1.1 计算模型第20-23页
        2.1.2 模型参数选择第23页
        2.1.3 模型单元第23-24页
        2.1.4 加载步长介绍第24页
    2.2 二维粘弹性人工边界第24-26页
    2.3 地震动的输入第26-27页
    2.4 研究的强震记录第27-34页
3 局部场地条件对特征周期参数、幅值参数的影响第34-62页
    3.1 瞬时卓越周期与峰值加速度关系的理论分析第35-43页
        3.1.1 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原理第36-38页
        3.1.2 瞬时卓越周期与峰值加速度的拟合关系第38-43页
    3.2 特征周期法的计算原理第43-50页
        3.2.1 复化牛顿求积公式原理第44-45页
        3.2.2 特征周期与峰值加速度的拟合关系第45-50页
    3.3 局部场地特性对位移幅值参数的影响第50-59页
        3.3.1 位移幅值参数法的计算原理第50-52页
        3.3.2 位移幅值参数与峰值加速度的拟合关系第52-56页
        3.3.3 位移幅值参数与峰值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第56-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2页
4 复杂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特征参数的影响第62-86页
    4.1 土层类型的影响第62-77页
        4.1.1 土层响应模型的分析第62-69页
        4.1.2 场地类型对地震动峰值的影响第69-74页
        4.1.3 场地类型对地震动特征参数的影响第74-77页
    4.2 土层厚度的影响第77页
    4.3 复杂土层模型的研究第77-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5 考虑地震波入射角度的多层场地对地震动特征参数的影响第86-108页
    5.1 地震波斜入射模型的简介第86-87页
    5.2 地震波入射角度对地震动特征参数影响第87-105页
        5.2.1 入射角为30°、60°、90°的地震动参数与峰值加速度的拟合关系第87-101页
        5.2.2 地震动特征参数随角度的变化第101-105页
    5.3 本章小结第105-10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8-110页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和创新点第108-109页
    6.2 本文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附表A第114-118页
附表B第118-122页
附表C第122-126页
附表D第126-130页
附表E第130-134页
附表F第134-138页
附表G第138-142页
附表H第142-144页
附表I第144-146页
附表J第146-148页
附表K第148-152页
附表L第152-156页
附表M第156-160页
附表N第160-164页
附表O第164-168页
附表P第168-172页
附表Q第172-176页
附表R第176-180页
附表S第180-184页
附表T第184-188页
附表U第188-192页
附表V第192-196页
附表W第196-200页
附表X第200-204页
作者简历第204-20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铅锌矿选矿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实施方案研究--以陕南田宇矿业为例
下一篇:基于主动形状模型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