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6页 |
1.3.1 Android的安全防护方式 | 第11-14页 |
1.3.2 Android的安全缺陷 | 第14-15页 |
1.3.3 Android的解决方案 | 第15-16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组织架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Android系统架构 | 第18-28页 |
2.1 原生Android系统框架介绍 | 第18-20页 |
2.1.1 应用程序层 | 第18-19页 |
2.1.2 应用程序框架层 | 第19页 |
2.1.3 核心库和Android运行时 | 第19页 |
2.1.4 Linux内核层 | 第19-20页 |
2.2 CyanogenMod 发行版 | 第20页 |
2.3 Android架构与源码分析 | 第20-22页 |
2.4 System Server和硬件驱动开发 | 第22-26页 |
2.4.1 JNI 机制 | 第22-23页 |
2.4.2 System Server | 第23-25页 |
2.4.3 Android自启动流程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Android平台可扩展安全模型 | 第28-36页 |
3.1 模型基本架构 | 第28-30页 |
3.2 模型开发环境 | 第30页 |
3.3 模型测试环境 | 第30-31页 |
3.4 模型开发过程 | 第31-34页 |
3.4.1 Android源码环境搭建 | 第31-33页 |
3.4.2 Android真机测试环境搭建 | 第33-34页 |
3.5 模型整体评估 | 第34-35页 |
3.5.1 模型的优点 | 第34-35页 |
3.5.2 模型的缺陷 | 第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自卸载服务模块 | 第36-44页 |
4.1 需求分析 | 第36页 |
4.2 设计思路 | 第36-37页 |
4.2.1 Package Manager System Service | 第36页 |
4.2.2 Binder 机制 | 第36-37页 |
4.2.3 System Server | 第37页 |
4.2.4 SDK接口 | 第37页 |
4.3 模块实现 | 第37-40页 |
4.3.1 开发目标 | 第38页 |
4.3.2 插件架构 | 第38页 |
4.3.3 文件组成 | 第38-39页 |
4.3.4 文件功能 | 第39-40页 |
4.3.5 编译过程 | 第40页 |
4.4 模块测试 | 第40-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五章 隐藏文件模块 | 第44-58页 |
5.1 需求分析 | 第44页 |
5.2 设计思路 | 第44-46页 |
5.2.1 原生的Java动态加载机制 | 第44页 |
5.2.2 基于System Service的动态加载机制 | 第44-45页 |
5.2.3 隐蔽文件系统 | 第45页 |
5.2.4 文件加密 | 第45-46页 |
5.3 模块实现 | 第46-50页 |
5.3.1 JNI接口设计 | 第46-48页 |
5.3.2 文件系统设计 | 第48-50页 |
5.4 模块测试 | 第50-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六章 消息监听模块 | 第58-64页 |
6.1 需求分析 | 第58页 |
6.2 设计思路 | 第58-61页 |
6.2.1 来电显示 | 第59-60页 |
6.2.2 短信监听 | 第60-61页 |
6.3 模块实现 | 第61页 |
6.4 模块测试 | 第61-6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8页 |
7.1 总结 | 第64-65页 |
7.2 展望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