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鳞翅目害虫论文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研究松毛虫部分种类亲缘关系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2页
   ·引言第13页
   ·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方法综述第13-23页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第13-14页
     ·遗传标记第14-18页
     ·基因标记第18-20页
     ·小结第20-21页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第21-23页
   ·rDNA-ITS 在昆虫学中的应用综述第23-26页
   ·松毛虫属部分种类亲缘关系和遗传变异研究进展第26-30页
     ·松毛虫主要种类及分布第26-27页
     ·松毛虫亲缘关系研究方法第27-30页
     ·小结第30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30-32页
     ·目标与内容第30页
     ·技术路线第30-31页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31-3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2-40页
   ·供试材料第32-34页
   ·DNA 提取、扩增第34-40页
     ·DNA 提取第35-36页
     ·PCR 扩增的引物和条件第36-39页
     ·产物检测、序列测定与分析方法第39-40页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COI 基因序列差异探讨4 种松毛虫的分类地位第40-55页
   ·引言第40-41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53页
     ·序列碱基组成第44-50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50-53页
   ·讨论第53-55页
第四章 根据COI 序列差异推测4 种松毛虫的演化顺序第55-61页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59页
     ·模型筛选和中性检验第56页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56-59页
   ·讨论第59-61页
第五章 马尾松毛虫及近缘种ITS1 和ITS2 的基因差异初步研究第61-73页
   ·材料与方法第61页
   ·结果与分析第61-71页
     ·基于ITS1 的序列分析第61-66页
     ·基于ITS2 的序列分析第66-71页
   ·讨论第71-73页
第六章 其它几种基因的初步研究第73-81页
   ·COII第73-75页
   ·Cytb第75-77页
   ·ND1第77-78页
   ·16S第78-80页
   ·EF-1a第80-81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81-83页
   ·结论第81-82页
   ·讨论及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1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摘要第93-95页
Abstract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
下一篇:四季竹对主要生态因子的自适应程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