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空调冷负荷计算的原理与特点 | 第10-12页 |
·空调冷负荷计算的发展 | 第12-17页 |
·国内发展过程 | 第12-14页 |
·国外发展过程 | 第14-17页 |
·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负荷计算基础理论和基础数据的研究 | 第17-20页 |
·负荷计算软件的开发和改进 | 第20页 |
·高大空间分层空调的负荷模拟与计算 | 第20-21页 |
·间歇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 | 第21-22页 |
·不同软件和理论算法之间的比对与分析 | 第22-24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24-27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24-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中国天空辐射模型修改的探讨 | 第27-44页 |
·中国天空辐射模型 | 第27-37页 |
·设计用太阳天空辐射模型 | 第28-31页 |
·建筑能耗模拟用典型气象年太阳辐射模型 | 第31-34页 |
·我国现行规范用太阳辐射数据 | 第34-37页 |
·美国天空辐射模型 | 第37-41页 |
·美国1967版天空辐射模型 | 第37-38页 |
·美国2009版天空辐射模型 | 第38-41页 |
·中美天空辐射模型的理论和实际计算结果差异研究 | 第41-42页 |
·中国天空辐射模型修改方向的探讨 | 第42-44页 |
第3章 设计用冷负荷计算软件比对与完善研究 | 第44-67页 |
·统一计算条件 | 第45-47页 |
·统一室外气象参数 | 第45-46页 |
·各种得热中,对流与辐射成分占的比例 | 第46页 |
·各种辐射得热在房间各表面分配比率 | 第46-47页 |
·其他 | 第47页 |
·算例1、算例2 | 第47-51页 |
·比对算例 | 第47-48页 |
·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算例1、算例2调整后比对结果 | 第51-53页 |
·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算例3-20和算例3"-20" | 第53-57页 |
·比对算例 | 第53-54页 |
·比对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算例21、算例21 | 第57-60页 |
·比对算例 | 第57页 |
·比对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分析原因 | 第59-60页 |
·模型统一整理后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比对算例 | 第61页 |
·比对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比对结论 | 第62-63页 |
·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的基本参数和模型更新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与设计用冷负荷计算软件比对研究 | 第67-86页 |
·能耗模拟中的负荷计算与设计用冷负荷计算的主要差异 | 第67-69页 |
·计算结果的比对与分析研究 | 第69-84页 |
·确定软件 | 第69-75页 |
·统一条件和确定算例 | 第75-78页 |
·计算结果比对与研究 | 第78-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更新对设计用冷热负荷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 | 第86-99页 |
·冷负荷计算方法及软件的选择 | 第86-88页 |
·建筑物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 第87-88页 |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更新 | 第88-90页 |
·气象参数更新后对设计用冷热负荷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90-93页 |
·不同气候区计算结果比对 | 第90-9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3-98页 |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更新对空调冷负荷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93-97页 |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更新对供暖热负荷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全文总结 | 第99-101页 |
·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