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1 “两迁”害虫发生和危害概况 | 第10-22页 |
1.1 稻纵卷叶螟发生和危害概况 | 第10-16页 |
1.2 稻飞虱危害习性和发生概况 | 第16-22页 |
2 “两迁”害虫抗药性发展概况 | 第22-27页 |
2.1 稻纵卷叶螟抗药性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2.2 白背飞虱的抗药性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2.3 褐飞虱抗药性发展概况 | 第25-27页 |
3 本研究的立题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宜兴地区“两迁”害虫的抗药性监测 | 第30-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5页 |
1.1 供试昆虫 | 第30-31页 |
1.2 供试药剂 | 第31-32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1.5 敏感基线 | 第33-35页 |
2 宜兴地区“两迁”害虫抗药性监测结果 | 第35-40页 |
2.1 稻纵卷叶螟对六种药剂的抗药性测定 | 第35-36页 |
2.2 白背飞虱对六种药剂的抗药性测定 | 第36-37页 |
2.3 褐飞虱对七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 第37-39页 |
2.4 宜兴地区稻飞虱年度间抗药性发展变化 | 第39-40页 |
3 讨论 | 第40-44页 |
第三章 宜兴地区“两迁”害虫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 | 第44-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9页 |
1.1 材料 | 第44-45页 |
1.2 试验设计与情况 | 第45-47页 |
1.3 调查及计算方法 | 第47-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2.1 稻纵卷叶螟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的结果 | 第49-51页 |
2.2 稻飞虱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的结果 | 第51-54页 |
3 讨论 | 第54-56页 |
3.1 稻纵卷叶螟防治高效药剂 | 第54页 |
3.2 稻飞虱防治高效药剂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宜兴地区水稻“两迁”害虫治理对策及配套措施 | 第56-62页 |
1 “两迁”害虫综合治理对策及技术 | 第56-59页 |
1.1 “两迁”害虫化学防治技术 | 第56-58页 |
1.1.1 稻纵卷叶螟的化学防治技术 | 第56-57页 |
1.1.2 稻飞虱的化学防治技术 | 第57-58页 |
1.2 “两迁”害虫农业及生物防控技术 | 第58-59页 |
2 “两迁”害虫治理相关配套措施 | 第59-62页 |
2.1 在抓好传统病虫测报的基础上,建立GIS预警机制 | 第59页 |
2.2 抓统防统治,提高水稻“两迁”害虫防治水平 | 第59页 |
2.3 积极推广使用农用有机硅助剂,提高防效和农药利用率 | 第59-60页 |
2.4 抓宣传教育,提高防治技术入户率 | 第60页 |
2.5 抓标准建设,全力推进水稻害虫可持续无害化治理 | 第60页 |
2.6 抓植保创新、强化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60-62页 |
全文主要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