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矿区地质情况 | 第15-31页 |
2.1 矿区概述 | 第15-20页 |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 第15页 |
2.1.2 地形及水文条件 | 第15-18页 |
2.1.3 气候 | 第18页 |
2.1.4 地震 | 第18-20页 |
2.2 矿带情况 | 第20-22页 |
2.3 矿石质量特征 | 第22-25页 |
2.4 节理情况 | 第25-26页 |
2.4.1 节理特征 | 第25页 |
2.4.2 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 | 第25-26页 |
2.5 岩体结构 | 第26-27页 |
2.6 断层情况 | 第27-31页 |
第三章 矿岩力学特性研究分析 | 第31-40页 |
3.1 矿区地质特征 | 第31页 |
3.2 矿区构造体系 | 第31-32页 |
3.3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 | 第32页 |
3.4 岩体风化带特征 | 第32-36页 |
3.5 矿岩分级质量评价 | 第36-40页 |
第四章 孔底起爆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中的应用研究 | 第40-50页 |
4.1 尖山地采中深孔爆破参数 | 第40-47页 |
4.1.1 炮孔布置形式 | 第40页 |
4.1.2 炮孔直径 | 第40页 |
4.1.3 最小抵抗线W(排距b) | 第40-41页 |
4.1.4 孔距 | 第41-42页 |
4.1.5 排距b | 第42页 |
4.1.6 孔深L | 第42页 |
4.1.7 边孔角度 | 第42页 |
4.1.8 崩矿步距 | 第42-43页 |
4.1.9 装药结构与装药长度、填塞长度设计 | 第43-46页 |
4.1.10 单位炸药消耗量q | 第46页 |
4.1.11 起爆方式 | 第46-47页 |
4.2 孔底起爆研究 | 第47-50页 |
4.2.1 作用原理 | 第47页 |
4.2.2 孔底起爆的特点和优点 | 第47-48页 |
4.2.3 孔底起爆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中的特点和优点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爆破试验及试验数据分析 | 第50-70页 |
5.1 试验总体方案设计 | 第50-52页 |
5.1.1 试验部位设计 | 第50页 |
5.1.2 试验爆区孔网参数 | 第50页 |
5.1.3 试验爆破器材要求 | 第50-51页 |
5.1.4 施工工艺对比 | 第51-52页 |
5.2 爆破试验相关准备工作 | 第52-58页 |
5.2.1 爆破器材采购 | 第52-53页 |
5.2.2 试验爆破器材介绍 | 第53-58页 |
5.3 试验爆区组织实施 | 第58-64页 |
5.4 试验数据收集 | 第64-69页 |
5.4.1 爆破技术指标 | 第64-65页 |
5.4.2 两个批次爆破试验的区别 | 第65-69页 |
5.5 试验数据分析 | 第69-70页 |
5.5.1 试验前后爆破指标对比及分析 | 第69页 |
5.5.2 两批爆破试验指标对比及分析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经济效果评价 | 第70-72页 |
6.1 经济效益 | 第70页 |
6.1.1 取消导爆索创造的经济效益 | 第70页 |
6.1.2 降低炸药单耗创造的经济效益 | 第70页 |
6.2 社会效益 | 第70-72页 |
6.2.1 大块率降低创造的社会效益 | 第70-71页 |
6.2.2 立槽和悬顶减少、眉线破坏率降低创造的社会效益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结论 | 第72-73页 |
(1) 改善爆破质量 | 第72页 |
(2) 降低爆破成本 | 第72页 |
(3) 降低孔壁质量影响孔底起爆实施 | 第72页 |
(4) 克服孔内渗水问题 | 第72-73页 |
7.2 不足之处 | 第73页 |
(1) 施工方试验爆破器材供应不及时 | 第73页 |
(2) 施工方未严格按设计进行爆破施工 | 第73页 |
(3) 加强爆破施工管理,严格按设计施工 | 第73页 |
7.3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