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甘孜—理塘结合带阿加隆洼类卡林型金成矿作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任务 | 第11页 |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 第11-12页 |
·工作进展与完成工作量 | 第12-13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24页 |
·区域构造 | 第13-16页 |
·断裂 | 第14-16页 |
·褶皱 | 第16页 |
·区域地层 | 第16-18页 |
·沉积地层 | 第16-18页 |
·蛇绿岩套 | 第18页 |
·区域岩浆岩 | 第18-21页 |
·基性—超基性岩 | 第19-20页 |
·中酸性侵入岩 | 第20-21页 |
·中酸性火山岩 | 第21页 |
·脉岩 | 第21页 |
·区域变质岩 | 第21-23页 |
·区域低温变质岩 | 第21-22页 |
·俯冲带变质岩 | 第22-23页 |
·动力变质岩 | 第23页 |
·气液蚀变岩 | 第23页 |
·区域矿产 | 第23-24页 |
3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4-33页 |
·地层 | 第24-26页 |
·构造 | 第26-28页 |
·矿体特征 | 第28-29页 |
·矿石特征 | 第29-30页 |
·矿石中矿物组成 | 第29-30页 |
·矿石组构 | 第30页 |
·金的赋存状态 | 第30页 |
·围岩蚀变 | 第30-31页 |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 第31-33页 |
·热液成矿期 | 第31页 |
·表生氧化期 | 第31页 |
·矿物生成顺序 | 第31-33页 |
4 元素地球化学 | 第33-40页 |
·主量元素 | 第33-34页 |
·微量元素 | 第34-36页 |
·稀土元素 | 第36-40页 |
5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 第40-50页 |
·样品选择与测试 | 第40-41页 |
·样品的选择 | 第40-41页 |
·样品的测试 | 第41页 |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第41-42页 |
·包裹体显微测温 | 第42-46页 |
·包裹体气液成分 | 第46-50页 |
·包裹体气相成分 | 第46-48页 |
·包裹体液相成分 | 第48-50页 |
6 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50-56页 |
·碳氢氧同位素 | 第50-52页 |
·硫同位素 | 第52-54页 |
·铅同位素 | 第54-56页 |
7 成因矿物学 | 第56-62页 |
·黄铁矿形态特征 | 第56页 |
·黄铁矿成分标型 | 第56-62页 |
·黄铁矿成分标型研究原理 | 第56-57页 |
·黄铁矿微量元素 | 第57-59页 |
·黄铁矿稀土元素 | 第59页 |
·单颗粒黄铁矿元素组成 | 第59-62页 |
8 成矿机理探讨 | 第62-67页 |
·成矿流体 | 第62页 |
·成矿物质 | 第62页 |
·成矿热动力 | 第62-63页 |
·金的迁移机制 | 第63页 |
·矿质聚集与沉淀 | 第63-64页 |
·成矿模式 | 第64-67页 |
9 类比丘洛类卡林型金矿带 | 第67-71页 |
·构造背景 | 第67页 |
·矿床特征 | 第67-68页 |
·流体特征 | 第68页 |
·同位素特征 | 第68-69页 |
·成矿机理 | 第69-71页 |
10 结论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4页 |
附录 | 第84-89页 |
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