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7-8页 |
1.2 水稻概况 | 第8-9页 |
1.3 水稻盐碱问题 | 第9-11页 |
1.3.1 水稻盐碱危害程度分类 | 第9-10页 |
1.3.2 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受盐碱表现 | 第10-11页 |
1.4 水稻耐盐碱相关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4.1 水稻芽期盐碱危害性状确定 | 第11-12页 |
1.4.2 耐盐碱数量性状的分析方法 | 第12-14页 |
1.5 水稻芽期耐盐碱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第2章 不同水稻品种耐盐碱遗传变异的测定 | 第16-2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1.1 田间种植和性状调查方法 | 第16页 |
2.2 试验方法1 | 第16-17页 |
2.2.1 试验前期准备 | 第16页 |
2.2.2 试验材料的获得 | 第16-17页 |
2.2.3 试验数据获得 | 第17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17-19页 |
2.3.1 三个不同生态区水稻芽期耐盐指数的遗传变异 | 第17-18页 |
2.3.2 三个不同地理生态区水稻芽期耐碱性遗传变异 | 第18-19页 |
2.4 水稻耐盐碱性与苗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19-22页 |
2.4.1 太湖水稻品种六个苗期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19-20页 |
2.4.2 越南水稻品种六个苗期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20页 |
2.4.3 黑龙江水稻品种六个苗期指标相关性析 | 第20-21页 |
2.4.4 筛选出的水稻品种 | 第21-22页 |
第3章 水稻芽期耐盐碱的优异等位变异 | 第22-28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3.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2页 |
3.2.2 SSR标记的选取以及全基因组扫描 | 第22-23页 |
3.2.3 标记自然群体及关联分析性状 | 第23-24页 |
3.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4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24-28页 |
3.3.1 亚洲水稻自然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3.3.2 水稻自然群体芽期耐盐碱性关联标记以及优异等位变异 | 第25-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5页 |
附录 | 第35-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