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意性”为何成为中国油画中的必然因素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 | 第8-12页 |
1.1 写意性的中国艺术观 | 第8-10页 |
1.2 中国画的结构与语言特点 | 第10-12页 |
1.2.1 中国画的构图方法 | 第10页 |
1.2.2 语言特点 | 第10-12页 |
第2章 中国写意油画概论 | 第12-22页 |
2.1 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 | 第12-17页 |
2.1.1 写意的历史渊源 | 第12-13页 |
2.1.2 写意的问题与思考 | 第13-14页 |
2.1.3 写意的当代状况与类型 | 第14-16页 |
2.1.4 写意的当代启示与发展 | 第16-17页 |
2.2 中国写意油画的东方美 | 第17-22页 |
2.2.1 中国油画的写意精神 | 第17-19页 |
2.2.2 中国油画“写意性”的形式美 | 第19-22页 |
第3章 中国油画“写意性”存在的必然因素 | 第22-29页 |
3.1 东西方绘画的特点与比较 | 第22-25页 |
3.1.1 中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3.1.2 审美理念 | 第23-24页 |
3.1.3 形式语言的比较 | 第24-25页 |
3.2 中国写意油画的民族化价值 | 第25-26页 |
3.3 中国写意油画的可行性和长期性 | 第26-29页 |
3.3.1 写意油画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 第26页 |
3.3.2 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决定 | 第26页 |
3.3.3 发展的实践证明 | 第26-27页 |
3.3.4 发展潜力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