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课题工作内容 | 第14-17页 |
1.2.1 3D MIMO信道特性的研究 | 第14页 |
1.2.2 3D MIMO码本设计方案研究与评估 | 第14-15页 |
1.2.3 参考信号设计方案研究与评估 | 第15-16页 |
1.2.4 有限反馈方案的研究与评估 | 第16-17页 |
1.3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3D MIMO关键技术综述 | 第19-4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信道建模的研究 | 第19-24页 |
2.2.1 天线模型 | 第19-20页 |
2.2.2 阵列天线辐射方向图 | 第20页 |
2.2.3 3D信道模型 | 第20-23页 |
2.2.4 用户方位角和倾角的表示 | 第23-24页 |
2.3 码本设计方案 | 第24-31页 |
2.3.1 基于均匀线性阵列的8天线码本 | 第24-26页 |
2.3.2 基于直积的DFT码本方案 | 第26-29页 |
2.3.3 基于空间分割的码本设计方案 | 第29-31页 |
2.4 CSI-RS设计方案 | 第31-36页 |
2.4.1 水平和垂直维度分别探测的CSI-RS | 第31-33页 |
2.4.2 带有垂直预编码矢量的CSI-RS设计方案 | 第33-35页 |
2.4.3 方案对比 | 第35-36页 |
2.5 有限反馈机制 | 第36-40页 |
2.5.1 PMI反馈方案 | 第37页 |
2.5.2 CQI反馈模型 | 第37-38页 |
2.5.3 多用户调度方案 | 第38-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3D MIMO下分层CSI-RS的设计 | 第41-67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41-42页 |
3.3 信道时域特性的研究 | 第42-50页 |
3.3.1 仿真场景 | 第43-44页 |
3.3.2 仿真流程 | 第44-46页 |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3.4 3D码本方案选择 | 第50-54页 |
3.4.1 仿真场景 | 第50-52页 |
3.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3.5 CSI-RS设计方案 | 第54-61页 |
3.5.1 长时CSI-RS | 第55-59页 |
3.5.2 瞬时CSI-RS | 第59-60页 |
3.5.3 有限反馈信息 | 第60-61页 |
3.6 仿真分析 | 第61-65页 |
3.6.1 仿真场景 | 第63-64页 |
3.6.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3D MU-MIMO有限反馈机制的研究 | 第67-83页 |
4.1 引言 | 第67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67-70页 |
4.2.1 传输模型 | 第68-69页 |
4.2.2 接收模型 | 第69-70页 |
4.3 多用户调度方案 | 第70-73页 |
4.3.1 最大和速率调度 | 第71-72页 |
4.3.2 轮询调度 | 第72-73页 |
4.3.3 比例公平调度 | 第73页 |
4.4 基于分层CSI-RS的MU-MIMO反馈方案 | 第73-76页 |
4.4.1 计算反馈信息 | 第74-75页 |
4.4.2 调度算法 | 第75-76页 |
4.5 仿真分析 | 第76-81页 |
4.5.1 仿真场景 | 第77-79页 |
4.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9-8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7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3-85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 | 第91-95页 |
附录1 缩略词 | 第91-93页 |
附录2 符号说明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