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前言 | 第17-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67页 |
1、实验材料 | 第20-32页 |
1.1 材料及来源 | 第20-24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24-26页 |
1.3 常用液体的配制 | 第26-32页 |
2、实验方法 | 第32-67页 |
第一部分:建立小鼠脂肪肝模型,并进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观察过表达ALR对肝脏IRI有无保护作用 | 第32-57页 |
2.1 确定ALR重组腺病毒载体注射剂量及注射时间 | 第32-33页 |
2.2 观察腺病毒对肝细胞有无损伤作用 | 第33页 |
2.3 建立脂肪肝小鼠肝脏IRI模型 | 第33-34页 |
2.4 标本收集 | 第34-35页 |
2.5 肝组织TG含量检测 | 第35-37页 |
2.6 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内TG堆积情况 | 第37页 |
2.7 观察外源性ALR基因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第37-44页 |
2.8 血清学指标检测 | 第44-45页 |
2.9 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形态变化 | 第45页 |
2.10 检测脂肪肝小鼠IRI后肝细胞的凋亡水平 | 第45-48页 |
2.11 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测定 | 第48-49页 |
2.12 检测脂肪肝小鼠肝脏IRI后肝脏的抗氧化能力 | 第49-53页 |
2.13 肝组织中ATP水平检测 | 第53-54页 |
2.14 检测脂肪肝IRI后肝组织内的炎症反应 | 第54-57页 |
2.15 IHC法检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表达水平 | 第57页 |
第二部分:脂肪变HepG2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建立及ALR对其保护作用研究 | 第57-63页 |
2.16 建立稳定转染ALR-pcDNA 3.0 和Vector-pcDNA 3.0 的HepG2细胞系 | 第57-58页 |
2.17 ALR-Tx和Vector-Tx细胞系培养 | 第58页 |
2.18 用OA/PA混合液诱导ALR-Tx和Vector-Tx细胞脂肪变性 | 第58页 |
2.19 检测OA/PA混合液诱导后细胞脂变情况 | 第58-59页 |
2.20 建立细胞H/R损伤模型 | 第59页 |
2.21 脂变细胞H/R损伤后细胞活力检测(CCK8实验) | 第59-60页 |
2.22 观察脂变细胞H/R损伤后细胞凋亡情况 | 第60-62页 |
2.23 检测脂变细胞H/R损伤后细胞内总ROS含量 | 第62-63页 |
第三部分:探讨ALR高表达对脂肪肝小鼠肝脏IRI保护的可能机制 | 第63-67页 |
2.24 脂变细胞H/R损伤后线粒体相关功能检测 | 第63-65页 |
2.25 脂变细胞H/R损伤后的细胞抗氧化能力检测 | 第65-66页 |
2.26 统计学分析 | 第66-67页 |
实验结果 | 第67-104页 |
第一部分:建立脂肪肝小鼠肝脏IRI模型,观察过表达ALR对肝脏IRI的保护作用 | 第67-84页 |
1. 构建AD-FLAG-ALR腺病毒载体 | 第67页 |
2. C57BL/6 小鼠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 第67-69页 |
3. ALR重组腺病毒在脂肪肝小鼠肝脏内高效表达ALR蛋白 | 第69-70页 |
4. 腺病毒注射3天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 第70-71页 |
5. ALR减轻脂肪肝小鼠肝脏IRI后肝功能损害 | 第71-73页 |
5.1 ALR降低血清中ALT,AST,LDH水平 | 第71-72页 |
5.2 ALR保护脂肪肝小鼠抵御肝脏IRI打击的组织学证据 | 第72-73页 |
6. ALR抑制脂肪肝小鼠IRI导致的肝细胞凋亡 | 第73-76页 |
6.1 ALR改变肝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 Bax和cleaved Caspase-3 的表达水平 | 第74-75页 |
6.2 ALR减少肝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 阳性细胞数量 | 第75-76页 |
6.3 ALR减少肝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数 | 第76页 |
7. ALR减轻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 | 第76-78页 |
7.1 ALR减少脂肪肝组织内MDA含量 | 第77页 |
7.2 ALR降低脂肪肝组织中 4-HNE表达水平 | 第77-78页 |
8. ALR提高肝细胞抗氧化能力 | 第78-80页 |
9. ALR治疗组动物经受肝脏IRI打击后肝组织ATP含量改变 | 第80页 |
10. ALR抑制脂肪肝IRI的炎症反应 | 第80-82页 |
10.1 ALR降低炎症因子TNF-a, IL-1b, IL-6 和趋化因子CXCL2的mRNA水平 | 第81页 |
10.2 ALR抑制肝组织KCs活化 | 第81-82页 |
11. ALR促进脂肪肝IRI后的细胞增殖 | 第82-84页 |
第二部分:脂肪变HepG2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建立及ALR对其保护作用研究 | 第84-93页 |
12. 外源性ALR基因在HEPG2细胞内稳定表达 | 第84-85页 |
12.1 构建含ALR基因的pcDNA3.0 质粒 | 第84页 |
12.2 建立稳定高表达ALR蛋白的HepG2细胞 | 第84-85页 |
13. OA/PA混合液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 | 第85-87页 |
13.1 脂变细胞内脂滴堆积明显 | 第85-86页 |
13.2 脂变细胞内TG含量明显增高 | 第86-87页 |
14. ALR提高脂变细胞H/R损伤后的细胞活力 | 第87-88页 |
15. ALR抑制脂变细胞H/R损伤后的细胞凋亡 | 第88-92页 |
15.1 ALR降低脂变细胞H/R损伤后的Caspase-3 活性 | 第88-89页 |
15.2 ALR促进脂变细胞H/R损伤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 的表达 | 第89-90页 |
15.3 ALR降低脂变细胞H/R损伤后的TUNEL阳性细胞数 | 第90-92页 |
16. ALR抑制细胞ROS的产生 | 第92-93页 |
第三部分:探讨ALR保护脂肪肝小鼠肝脏IRI的可能机制 | 第93-104页 |
17. ALR保护H/R损伤细胞的线粒体功能 | 第93-99页 |
17.1 ALR抑制H/R损伤细胞线粒体ROS产生 | 第93-95页 |
17.2 ALR稳定细胞H/R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 | 第95-97页 |
17.3 ALR增强脂变细胞H/R损伤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 | 第97-98页 |
17.4 ALR提高脂变细胞H/R损伤后的ATP含量 | 第98-99页 |
18. ALR增强H/R损伤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 第99-104页 |
18.1 ALR增强H/R损伤细胞的SOD活性 | 第99-100页 |
18.2 ALR提高细胞MnSOD蛋白表达水平 | 第100-101页 |
18.3 ALR增强MnSOD转录水平 | 第101-102页 |
18.4 ALR增强H/R损伤细胞的GSH活性 | 第102-104页 |
讨论 | 第104-113页 |
结论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8页 |
文献综述 | 第12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49-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156页 |
个人简历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