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土质学论文--冻土学论文

高分辨率SAR数据青藏高原冻土环境与工程应用研究

致谢1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7页
        1.2.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2 SAR在高原冻土环境应用研究现状第20-25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1.3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7-29页
第2章 研究区域与实验数据第29-4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31-36页
        2.1.1 研究区地理环境第31-34页
        2.1.2 研究区气候特点第34-35页
        2.1.3 研究区冻土特性第35-36页
    2.2 数据准备第36-40页
        2.2.1 SAR数据第36-38页
        2.2.2 SRTM DEM数据第38-39页
        2.2.3 野外测量数据第39-40页
    2.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高分辨率SAR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反演第41-67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典型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第42-50页
        3.2.1 理论模型第43-44页
        3.2.2 经验模型第44-46页
        3.2.3 半经验模型第46-50页
    3.3 时间序列SAR图像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第50-54页
        3.3.1 雷达信号模型第50页
        3.3.2 后向散射系数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第50-51页
        3.3.3 后向散射系数对地表粗糙度的响应第51-53页
        3.3.4 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的建立第53-54页
    3.4 SAR数据和测量数据处理第54-59页
        3.4.1 SAR数据预处理第54页
        3.4.2 测量数据第54-59页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9-64页
    3.6 讨论第64-65页
    3.7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4章 高分辨率SAR青藏铁路形变监测第67-99页
    4.1 引言第67-70页
    4.2 基于DIn SAR的青藏高原铁路形变监测第70-80页
        4.2.1 DIn SAR结果第70-71页
        4.2.2 青藏铁路形变分析第71-80页
    4.3 时序In SAR的青藏铁路形变分析第80-97页
        4.3.1 形变模型建立第80-82页
        4.3.2 数据处理第82-86页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6-96页
        4.3.4 讨论第96-97页
    4.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5章 高分辨率SAR青藏高原活动层厚度反演第99-117页
    5.1 引言第99-102页
    5.2 基于In SAR技术的冻土活动层厚度反演第102-111页
        5.2.1 活动层厚度反演模型第102-111页
    5.3 北麓河活动层厚度反演结果及分析第111-115页
        5.3.1 冻土活动层反演结果第111-115页
        5.3.2 讨论第115页
    5.4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17-121页
    6.1 总结第117-119页
        6.1.1 主要研究内容第117-119页
        6.1.2 主要创新点第119页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5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5-137页
致谢2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密云库区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与验证方法研究
下一篇:Quantifying Groundwater Resources,drought and Evapotranspiration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Land Surface Mod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