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5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财务共享平台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结构 | 第14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5.1 研究创新点 | 第14页 |
1.5.2 研究不足 | 第14-15页 |
2 财务共享平台的形成概述 | 第15-23页 |
2.1“互联网+”概述 | 第15-18页 |
2.1.1“互联网+”基本内涵 | 第15-16页 |
2.1.2“互联网+”主要特征 | 第16-17页 |
2.1.3“互联网+”的应用 | 第17-18页 |
2.2 财务共享平台的形成 | 第18-23页 |
2.2.1 财务共享平台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2.2 财务共享平台的优点及特点 | 第20-23页 |
3 财务共享平台与企业发展探讨 | 第23-27页 |
3.1 财务共享平台与企业财务管理 | 第23-25页 |
3.1.1 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 第23-24页 |
3.1.2 改变财务管理的组织 | 第24页 |
3.1.3 改变财务管理的模式 | 第24-25页 |
3.2 财务共享平台与企业管理创新 | 第25-27页 |
3.2.1 促进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 第25-26页 |
3.2.2 推动企业财务共享平台独立化发展 | 第26-27页 |
4 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 | 第27-35页 |
4.1 财务共享平台的服务内容 | 第27-28页 |
4.2 财务共享平台的模式选择 | 第28-30页 |
4.2.1 简单集中的初级型 | 第28-29页 |
4.2.2 客户导向的市场型 | 第29页 |
4.2.3 高级市场模式 | 第29页 |
4.2.4 追求利润的独立型 | 第29-30页 |
4.3 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过程 | 第30-33页 |
4.3.1 可行性评估 | 第30-31页 |
4.3.2 设计与构建 | 第31-32页 |
4.3.3 运行及管理 | 第32-33页 |
4.3.4 提高和改进 | 第33页 |
4.4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关键要点 | 第33-35页 |
4.4.1 变革管理 | 第33-34页 |
4.4.2 人员转型 | 第34页 |
4.4.3 流程管理 | 第34-35页 |
5 四川长虹的财务共享平台构建与运行 | 第35-47页 |
5.1 四川长虹实行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 | 第35-38页 |
5.1.1 四川长虹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背景 | 第35-36页 |
5.1.2 四川长虹财务共享平台的服务内容 | 第36页 |
5.1.3 四川长虹财务共享平台的模式选择 | 第36-37页 |
5.1.4 四川长虹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过程 | 第37-38页 |
5.1.5 四川长虹财务共享平台构建的关键要点 | 第38页 |
5.2 长虹财务共享平台与企业发展探讨 | 第38-47页 |
5.2.1 财务共享平台与财务管理 | 第38-45页 |
5.2.2 财务共享平台与企业管理创新 | 第45-47页 |
6 案例评价与结论 | 第47-53页 |
6.1 案例评价 | 第47-48页 |
6.1.1 实现有效内部管控 | 第47页 |
6.1.2 企业总部绩效考核提供及时、可比信息 | 第47页 |
6.1.3 提升财务处理效率 | 第47-48页 |
6.1.4 助推财务管理价值最大化 | 第48页 |
6.1.5 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 第48页 |
6.2 启示 | 第48-50页 |
6.2.1 实施动机的选择 | 第49页 |
6.2.2 变革策略的制定 | 第49页 |
6.2.3 业务拓展的尝试 | 第49-50页 |
6.2.4 组织定位的确立 | 第50页 |
6.3 展望 | 第50-53页 |
6.3.1 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 第50-51页 |
6.3.2 推动企业战略结构调整 | 第51页 |
6.3.3 推动企业财务外包萌芽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