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11-20页 |
一 立题依据 | 第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一)抗氧化能力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中药抗氧化成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抗氧化剂与维生素E | 第16页 |
(四)新风胶囊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四 研究内容和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新风胶囊抗氧化极性部位活性成分的研究 | 第20-57页 |
一 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20-38页 |
(一) 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测定 | 第20-23页 |
(二) 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测定 | 第23-26页 |
(三)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的测定 | 第26-28页 |
(四) Fenton反应体系法对清除样品羟自由基活性的测定分析 | 第28-31页 |
(五) 普鲁士蓝法测定样品还原Fe3+能力的测定 | 第31-32页 |
(六)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32-35页 |
(七)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35-37页 |
(八)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二 最佳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鉴别 | 第38-41页 |
(一) 试药与仪器 | 第38-39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40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三 最佳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41-56页 |
(一) 试药与仪器 | 第41-42页 |
(二) 方法与结果 | 第42-56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56页 |
四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部分 基于DPPH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建立一种新风胶囊TLC质量评价方法 | 第57-67页 |
一 试药与仪器 | 第58-59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三 薄层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61-62页 |
四 方法学考察 | 第62-65页 |
五 小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综述 | 第72-81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个人简介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