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4-16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1.2 一般资料 | 第14页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4-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1 病例采集 | 第16-17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17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17-18页 |
2.4 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 | 第18页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18页 |
3 结果 | 第18-30页 |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第18-19页 |
3.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第19-20页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 第20-21页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中医症候各因子积分比较 | 第21-24页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HAMD评分的比较 | 第24-25页 |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周HAMD的7项因子分比较 | 第25-27页 |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PSQI评分的比较 | 第27-28页 |
3.8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PSQI的7项因子分比较 | 第28-29页 |
3.9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检测 | 第29-30页 |
4 讨论 | 第30-41页 |
4.1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 第30-31页 |
4.2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 第31-32页 |
4.3 本课题的量表选择 | 第32-33页 |
4.4 抑郁症的西医治疗 | 第33-34页 |
4.5 失眠的西医治疗 | 第34-35页 |
4.6 解郁1号基础方组成药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35-39页 |
4.7 解郁1号方的功效主治及组方特点 | 第39页 |
4.8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5 结论 | 第41-43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1 以失眠为主症的抑郁状态西医诊断标准(参照CCMD-3) | 第50-51页 |
附录2 以失眠为主症的抑郁状态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第51-52页 |
附录3 | 第52-53页 |
附录4 | 第53-57页 |
附录5 | 第57-59页 |
综述 | 第59-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个人简介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