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二)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23页 |
(一)关于宗族问题的研究 | 第12-20页 |
(二)关于丧葬习俗的研究 | 第20-22页 |
(三)本选题存在的学术空间 | 第22-2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23页 |
(二)田野调查法 | 第23-24页 |
第一章 宗族观念概述 | 第24-28页 |
一、宗族概念的界定 | 第24页 |
二、农村宗族观念的内涵 | 第24-27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澡塘村的丧葬传统 | 第28-62页 |
一、澡塘村的基本概况 | 第28-44页 |
(一)澡塘村的地理位置 | 第28-30页 |
(二)澡塘村的人口分布 | 第30-32页 |
(三)澡塘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 第32页 |
(四)澡塘村的宗族 | 第32-40页 |
(五)澡塘村的婚姻圈 | 第40-44页 |
二、澡塘村的丧葬过程 | 第44-60页 |
(一)初丧之礼 | 第44-50页 |
(二)治丧之礼 | 第50-56页 |
(三)送丧之礼 | 第56-58页 |
(四)服丧与祭祀之礼 | 第58-60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澡塘村宗族观念在丧葬习俗中的传承形态分析 | 第62-79页 |
一、澡塘村宗族观念在丧葬习俗中的传承主体 | 第62-66页 |
(一)宗族群体 | 第62-65页 |
(二)普通宾客群体 | 第65-66页 |
二、澡塘村宗族观念在丧葬习俗中的传承内容 | 第66-72页 |
(一)孝道观念 | 第66-67页 |
(二)血缘辈份观念 | 第67-69页 |
(三)互助交换观念 | 第69-72页 |
(四)乡土观念 | 第72页 |
三、澡塘村宗族观念在丧葬习俗中的传承方式 | 第72-78页 |
(一)口头传承 | 第73-76页 |
(二)行为传承 | 第76-78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四章 澡塘村的宗族观念在丧葬习俗中的功能分析 | 第79-84页 |
一、情感的表达和满足 | 第79页 |
二、宗族的互助与支持 | 第79-81页 |
三、文化观念的整合与认同 | 第81-82页 |
四、宗族权威的树立与加强 | 第82-83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农村宗族观念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及存在价值 | 第84-93页 |
一、农村宗族观念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 第84-85页 |
(一)局部强化 | 第84页 |
(二)整体淡化 | 第84-85页 |
二、农村宗族观念呈局部强化、整体淡化趋势的原因 | 第85-89页 |
(一)宗族观念局部强化的原因 | 第85-86页 |
(二)宗族观念整体淡化的原因 | 第86-89页 |
三、农村宗族观念在当代社会的存在价值 | 第89-92页 |
(一)维护宗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化血缘亲情关系的认同 | 第89-90页 |
(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 | 第90-91页 |
(三)传递社会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 第91-92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语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附录 | 第98-103页 |
附录A:访谈提纲 | 第98-99页 |
附录B:受访者基本情况 | 第99-100页 |
附录C:相关图片 | 第100-103页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103-104页 |
后记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