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第10-21页 |
一、中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 第10-12页 |
(一) 中医古籍对肥胖的记载 | 第10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10-12页 |
二、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 第12-21页 |
(一)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分类 | 第12-13页 |
(二)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评价方法和诊断标准 | 第13-15页 |
(三)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四) 现代医学对脂肪细胞和脂肪组织的认识 | 第16-17页 |
(五) 现代医学对脂肪因子的认识 | 第17-20页 |
(六) 现代医学对肥胖危害的认识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36页 |
前言 | 第2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1-24页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1-23页 |
(二) 中医诊断辨证标准 | 第23页 |
(三) 试验病例标准 | 第23-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一) 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二) 病例分组 | 第25页 |
(三) 治疗方法 | 第25页 |
(四) 观测指标 | 第25-26页 |
(五)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6-27页 |
(六)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三、临床资料分析 | 第27-28页 |
(一)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 第27-28页 |
(二) 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体征比较 | 第28页 |
四、治疗结果 | 第28-36页 |
(一)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 第28-29页 |
(二)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 第29页 |
(三)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 第29-30页 |
(四) 两组治疗前后舌象变化情况比较 | 第30页 |
(五) 各组血清观测指标治疗前后的比较 | 第30-31页 |
(六) 各组人体与肥胖有关的体测量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 第31-32页 |
(七) 治疗后两组间血清观测指标的比较 | 第32-33页 |
(八) 治疗后两组间人体与肥胖有关的体测量指标比较 | 第33-34页 |
(九)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4-35页 |
(十) 不良反应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44页 |
一、GLP-1 的特点 | 第36-37页 |
二、单纯性肥胖与抵抗素 | 第37页 |
三、单纯性肥胖与血脂 | 第37页 |
四、单纯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 第37页 |
五、治法 | 第37-38页 |
六、方义分析及药物分析 | 第38-42页 |
(一) 方义分析 | 第38页 |
(二) 主要药物分析 | 第38-42页 |
七、作用机制探讨 | 第42-44页 |
(一) 改善中医症状 | 第42页 |
(二) 调整GLP-1 水平 | 第42页 |
(三) 调节抵抗素水平 | 第42-43页 |
(四) 改善胰岛素抵抗 | 第43页 |
(五) 不良反应分析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7页 |
综述 | 第5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查新报告 | 第69-76页 |
论文著作 | 第76-85页 |
详细摘要 | 第85-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