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9页 |
1.3 论文创新点 | 第9-10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2.1 高级多媒体系统 AMS | 第11-14页 |
2.1.1 高级多媒体系统 AMS 的背景 | 第11-12页 |
2.1.2 AMS 系统的架构 | 第12-13页 |
2.1.3 AMS 系统的业务分层架构 | 第13-14页 |
2.2 多终端协同机制简介 | 第14-17页 |
2.2.1 多终端协同技术背景 | 第14-15页 |
2.2.2 多终端协同的互联互通 | 第15-16页 |
2.2.3 多终端协同的互联互通 | 第16-17页 |
2.3 RTP/RTCP 协议 | 第17-23页 |
2.3.1 RTP 协议概述 | 第17-19页 |
2.3.2 RTP 协议的原理及工作机制 | 第19-21页 |
2.3.3 RTP 协议的关键技术指标 | 第21-23页 |
2.4 媒体同步技术研究 | 第23-27页 |
2.4.1 多媒体通信的同步问题 | 第23-24页 |
2.4.2 多媒体同步技术分析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终端协同同步机制研究 | 第27-45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基于 AMS 的多终端协同系统 | 第27-35页 |
3.2.1 基于的多终端协同系统架构 | 第27-28页 |
3.2.2 多终端协同的注册绑定机制 | 第28-32页 |
3.2.3 多终端协同会话流程 | 第32-35页 |
3.3 多终端协同同步的场景分析 | 第35-37页 |
3.3.1 场景一:多终端协同下相同媒体流之间的组同步 | 第35-36页 |
3.3.2 场景二:多终端协同下不同媒体流之间的流间同步 | 第36-37页 |
3.4 多终端协同同步技术思路 | 第37-43页 |
3.4.1 多终端协同的同步控制方案 | 第37-40页 |
3.4.2 多终端协同同步控制架构 | 第40-41页 |
3.4.3 多终端协同同步的基本过程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多终端协同同步技术方案 | 第45-56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多终端协同的初始同步阶段 | 第45-47页 |
4.3 组同步的精确同步阶段 | 第47-52页 |
4.3.1 Master 媒体流的选取 | 第50-51页 |
4.3.2 RTCP APP ACT 报文中的 NTP 时间戳的计算 | 第51-52页 |
4.4 流间同步的精确同步阶段 | 第52-55页 |
4.4.1 流间同步 Master 媒体流的选取 | 第52-54页 |
4.4.2 流间同步 NTPact 的计算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同步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56-69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仿真平台简介 | 第56-57页 |
5.3 扩展 RTP 协议 | 第57-64页 |
5.3.1 NS2 平台协议扩展的基本过程 | 第57-58页 |
5.3.2 NS2 平台 RTP 协议的扩展 | 第58-64页 |
5.4 仿真场景及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5.4.1 仿真场景设计 | 第64-65页 |
5.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3-74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